G20峰会未开,较量已在进行:一方是传统世界货币的管家美国,一方则是希望推动世界金融秩序改革的欧洲,“中国作用”也此时凸显。
就在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一周内连续发表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和《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三篇署名文章,文章中的观点受到了中外各界及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经济外交的中国效应可见一斑。
将一系列署名文章联系起来看,周小川的文章反映了中国对于G20峰会相关议题的研究,是在为G20峰会做理论准备,“同时也暗含诉求”。国际社会应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有效、全面的改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为世界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备战”:争取中国金融话语权
以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和经济问题为目标,二十国集团于1999年应运而生。继去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首次金融峰会后,今年4月2日二十国集团将在英国伦敦举行第二次金融峰会。
我国央行一改往常举动,主动且强势发出“自己的声音”。从周小川一周内连发三文来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一些先行指标有回暖迹象,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基本得到遏制。
具体而言,文章篇篇“掷地有声”:《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呼吁推进全球货币体系改革,提出“应该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分析了造成东亚和产油国较高储蓄率及美国低储蓄率的原因,介绍了中国储蓄率变动情况及调整思路并提出调整储蓄率的可能选择,指出中国政府降低储蓄率的意图;《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则讨论了金融体系中的一些顺周期因素、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货币和财政当局在严重市场危机下如何发挥专业作用等。
此外,据媒体报道,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财政部副部长李勇等我国多位财经高官也在G20峰会召开前夕纷纷高调提出国际金融秩序改革和发展的系列新主张。
这些信息均显示我国对G20峰会的重视,为力争更多国际话语权所做的努力,说明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有能力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应该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这同时预示了,中国领导人在G20峰会上政策宣示的可能方向。
瞩目:金融危机带来金融新秩序萌芽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将在G20峰会上发表不同看法,G20峰会正成为全球各方展示各自利益诉求的新平台。在峰会召开之前,周小川的文章已掀起一波不小的浪潮,获得全球瞩目。
尤其,周小川呼吁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
美国总统奥巴马随即在白宫记者会上为美元辩护,称美元异常坚挺,尽管美国正处于艰难时期,但仍然深得投资者信任,因此,没必要设立新的全球货币。不过,对建立新世界通货这项“非常严肃”的提议,俄罗斯则提出了与中国类似的建议,希望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能对新通货起到更大的作用,而不是把世界通货的稳定寄托在一个国家身上。俄方还表示,这一提议已获得巴西、印度和南非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的支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也认为,中国提出的超主权储备货币从长远来说是个好建议。
如此看来,如何改革现存国际货币体系展开的对话和协商开始注入实质性的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的观点是:“中国方面提出探讨创造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是合理的。”这或许意味着国际金融体系旧秩序将开始发生改变。
应对:推行更广泛的国际金融改革
进一步来说,新华社刊发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对周小川文章的解读指出,“部分海外评论人士”仅仅关注文章关于在长期内创立“一种新的储备货币”的想法。事实上,周小川和其他中国学者为应对当前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所做出了重要的思想贡献,即指出了危机的根源,进而提出危机解决之道,这些才是我们更应关注和充分认识的。
周小川认为,在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中,资本充足率要求是最重要的约束机制之一。此次危机表明,良好的资本实力对于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更广泛的金融稳定至关重要。有效克服了现有资本监管框架中的顺周期因素,以及增加银行资本的质量是防止严重金融危机的必要前提。
除加强监管合作、引导储蓄资金合理流动外,国际社会还应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经济金融政策的监督,提升特别提款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稳步地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
但需强调的是,中国主张各国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增强金融市场和机构的透明度和监管,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中国的目标是推动伦敦G20峰会取得积极成果,使之成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经济、金融挑战的重要和有效平台,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中国的目标并非挑战美元地位,而是希望推行更广泛的国际金融改革,振兴市场信心,从而有利于中国金融企业摆脱被西方控制的局面。
总之,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建设新的全球货币体系,走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文/张颖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