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上网本作为互联网的有效延伸,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上网本自身的功能定位也对消费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运营商对上网本的高额补贴,使得业界对其赢利模式颇为担心。
运营商心里都明白,在上网本业务的发展初期,要以规模带动效益,争取用户是当务之急。因此,降低上网资费,进行上网本的深度业务定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争取用户 重在降低资费
面对3G上网本的潜在市场,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不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都有着详细的发展计划。
“解决终端瓶颈问题是运营商积极发展上网本的主要驱动力,运营商都希望借3G上网本的新模式吸引用户。”德瑞电信咨询合伙人阮开利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也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达了类似的看法:“鉴于3G终端的缺乏,各大运营商都在发力上网本。专注上网本业务是各大运营商在网络融合中把握得比较准的点,今后的竞争也会非常激烈。”
从中国移动对上网本的高额补贴可以看出上网本市场争夺的激烈程度。以中国移动当前的TD上网本来看,一款产品的补贴金额为2100元,其中上网补贴为1500元。尽管中国移动在定制上网本上抢占了先机,但据了解,目前TD主推的上网本业务还处于市场推广阶段,由于补贴高,赢利尚无从谈起。
目前的上网本业务补贴比较高,收费也较低。为此,运营商需要弥补一部分初始成本,而后续的数据业务的收费主要是以流量定价为主,辅助包流量和包时长的方式。这就陷入了一个困境,如果上网本的上网资费定价比有线网络还低,补贴就不易收回,收入也将不能持续。如果套餐的价格偏高,上网本本身的功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拿到补贴的上网本一般都需要用户签订在网协议,用户受到最低消费的限制。这样,运营商就绑定了用户。但是,如果用户对网络性能不满意,其离开的门槛也不是很高。运营商不太容易掌握上网本的用户,因为这个产品是高度开放的,其他运营商也都在做。运营商想通过上网本来实现单独业务的盈亏平衡,我个人认为在初期是不太现实的,这个大概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陈金桥强调,上网本的赢利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看今后上网本用户在3G宽带用户中所占的比例,这里面有一个布局的问题,比例决定规模。所以,运营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争取用户,有了用户,赢利自然不是问题。不难想象,如果上网本占据终端上网一半的比例,就不用担心上网本是不是赢利了,毕竟规模决定效益。另一方面,运营商应该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如果运营商只从上网本上找盈亏平衡就会陷入困境,运营商应该在培养用户消费习惯上下工夫,所以资费不能太高。
就在记者发稿前,北京移动推出一款名为“随e行G3礼品卡A套装”的3G上网套餐,用户一次性交纳560元后可以享受7个月无线宽带上网服务。其间本地上网不限时间和流量,并有350M免费的漫游流量。这一资费较之前推出的TD上网套餐有了大幅下降,此套餐首次突破了我国运营商无线上网资费策略中的流量限制及时间限制。
细分用户 深度定制内置服务
目前,部分上网本厂商正在就定制上网本内置业务和国内运营商进行商谈,这或许将推动上网本形成成熟的赢利模式。
易观国际高级咨询经理王晓鹏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上网本的业务内置是必然的,目前,中国移动推出的G3上网本上已经内置了飞信和号码管家等热门业务,随着与设备商合作的加深和上网本产业的逐步推进,业务内置的程度会越来越深。但陈金桥提醒,运营商采用定制终端的模式,用户的使用率也不见得会特别高。定制终端虽然有很多的快捷键,进入应用相对容易,但我们调查发现,其中很多用户都是沉淀用户,对那些捆绑的定制业务,其中很多人都没有接触过。定制终端的业务模式在原理上是对的,但不好定量地说一定会增加多少增值业务收益。
陈金桥还表示,在上网本上定制业务是非常合适的,但是一定要分清其所面对的用户群体,上网本的用户主要是中老年人和学生等平民用户,他们对一些增值业务不是没有兴趣,而是不太会使用。在上网本上的很多内容可以一键式启动,确实可以相抵其消费的技术门槛,但是这些快捷方式对高端用户的影响并不大,他们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应用。所以,要特别留意此类平民用户的需求,除了在上网本上定制电子邮件、网络搜索和音乐下载等常用业务,还要通过笔记本厂商和运营商的合作,巧妙地捕捉到这些用户群体的需求,把特别适合这一用户群体的普及型业务做得特别简化,一键式链接,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一种消费习惯,自然会为运营商的ARPU值作出贡献。
在记者的调查咨询中,虽然各个专家对上网本的用户群界定不一,但都集中在中低端人群中,也有人认为上网本的用户群也包括女士和数码产品的发烧友。不管怎样,运营商认真研究用户群,并制定细分方案是经典的商业模式。也许,今后在上网本的销售渠道上,在出货前,销售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用户需求来为用户修改常用业务,做到精准定制。
运营商仍是主导 SP掘金在即
上网本市场蕴含着巨大商机,无论是运营商、制造商、设备商还是内容服务提供商都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今后,上网本业务的合作模式和收入分成都将根据业务发展的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Blackberry和苹果iPhone的成功案例已经向运营商证明未来能吸引和粘住高价值用户的‘杀手锏’不仅是网络,而更多的是端到端的业务解决方案和用户体验,终端和业务的重要性已逐步凌驾于网络之上。”阮开利强调。
在激烈竞争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想要成为永久的王者,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运营商不但面临着其他运营商施加的巨大压力,还要谨慎保持其在行业中已经确定的地位。
“但是从目前来看,运营商还是主导,用上网本主要是用运营商的服务而不是用终端,毕竟终端有的是。现阶段,运营商还是绝对的主导,设备商、终端制造商和SP/CP都是配合。”陈金桥说,“在运营商主导的前提下,设备商和做定制的厂商可以挣上游的钱,即终端的钱,虽然在内容分成上,不会占优势,但目前不会比SP和CP弱,毕竟他们是有起点的。SP和CP会在未来在分成比例上受到更多照顾,尤其是在用户那里有较高地位的SP和CP。SP和CP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谈判中是处于绝对弱势的,但SP是做内容集成的,未来是最有可能挖得价值金矿的,是未来的胜利者。”
在固定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已经错过了掌控用户进入互联网门户入口的机会,逐渐沦为管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已经把眼光放得更远。但完成这样的战略转变又谈何容易,上网本的业务深度定制已经为其在数据业务为王的时代掘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