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商业繁荣,有赖于新主体与新空间的进化。
作为信息时代的商业周刊,《互联网周刊》的使命是为新主体主张权利,为新发展扩张空间。
《互联网周刊》针对的新商业主体,包括IT人士、信息化人士以及广大网民。他们构成商业社会的新中坚力量。
《互联网周刊》针对的新增长空间,重点在新机会的把握、新模式的消化和新观念的普及。
《互联网周刊》联接新主体与新空间,为从事新产业的IT业者提醒新产业空间,为信息化应用者提供新的锹和镐,为决定下一代市场的网民提供新消费理念。
《互联网周刊》关注新理念以启蒙精神,弘扬互联网商业的普世价值和先锋理念。不仅为顾客服务,而且为人民服务;不仅为人民服务,而且为人人服务。
《互联网周刊》关注新成长以务实精神,发掘每一元钱的商业利益,通过发现信息技术产业的新增长点、信息化的新生产方式以及互联网用户的新消费方式,使人人的商业价值得到提升。
《互联网周刊》与信息革命的星火一起燎原。

姜奇平
姜奇平,1962年7月出生于北京。现为《互联网周刊》主编、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副主任、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副主任、《财经界》杂志特邀主编,国资委国资监管信息化专家咨询组专家、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电子政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数字论坛”成员。
获得荣誉包括: 2007年“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0人”中十名“启蒙者”之一、2007年“中国传媒思想贡献奖”、2006年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化论文大奖一等奖、2008年中国信息经济学家年会论文一等奖。1999年北京青年报财富人物、1999年中国互联网十大杰出人物提名奖。
译著包括:主编“数字论坛”丛书、“硅谷时代”丛书(联合主编)、“直面电脑”丛书;著有《21世纪网络生存术》、《知本家风暴》(合著)、《数字时代的人与商业》、《数字财富》、《新商业模型》、《新知本主义》、《体验经济》、《创意经济新论》、《长尾战略》(获2007年度中信畅销书作者奖)、《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合著)、《信息化测算的理论与方法》(执行主编);翻译《浮现中的数字经济》。言论:
——从传统品牌的一盆土种一朵花,到一片土壤,百花齐放。中国将这样赢,赢在这里!
——互联网的常胜将军只属于一种人,就是完全顺应互联网本性之人。
——我最关心的还是,搜索引擎是否具有平台的前景?意思是,不光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而成为可以搭载别的应用的系统。如果是这样,意味着可以从中产生微软级的企业和令人兴奋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