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阶段CDMA用户发展和终端销售都出现了较良好的势头,运营商也在有力介入终端领域并努力推进终端社会化,但终端产业链上游的垄断格局尚未有效改善,CDMA终端产业与市场也远未实现良性发展。因此,在CDMA业务面临的竞争压力持续加剧的背景下,现阶段CDMA终端存在的问题仍需要在后续发展中通过改善产业环境、有效推进终端市场化等手段去逐步解决。
明星产品缺乏
过去,品种少、价格高、中等价位产品线较薄弱曾是国内CDMA终端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CDMA业务的发展。自新一轮电信业重组实施以来,随着中国电信初步完成CDMA网络割接并于2008年12月正式商用相应的天翼业务,随着CDMA终端产品线加速丰富,以及多年来固有的终端瓶颈被逐渐打破,国内CDMA终端产业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CDMA终端种类较少的问题得到明显改观。2006年和2007年国内新上市的CDMA终端均不到100款,同期在售的CDMA终端也都没能超过200款。而从天翼开始商用至2009年2月底的几个月时间内,全国新上市的CDMA终端型号就已累计超过80款。按照这样的产品上市速度,2009年累计新上市的CDMA终端型号有望突破300款,这也将明显提升CDMA在国内终端市场上的影响力。
其次,CDMA终端的价格分布更趋合理。过去CDMA终端主要集中在低价终端与中高价位终端两极,中等及中低等价位的终端不仅型号较少,而且缺乏热销机型。以2007年12月的销售数据为例,当时市场上主要在售的CDMA终端中,400元以下和2000元以上的产品合计占了全部终端型号的70%以上,中等价位的型号偏少。但就目前新上市的CDMA终端来看,中等和中高价位的终端产品线已得到较大改善,2009年2月市场上在售的中等和中高价位终端已占到全部CDMA终端型号的50%以上,整个CDMA终端产品线的价格分布已逐渐趋同于国内GSM终端产品线的价格分布。
虽然终端品种快速丰富及价格结构更趋合理使CDMA终端的市场竞争力有所加强,但现阶段CDMA终端产品线缺乏明星机型、智能手机产品线较薄弱等问题仍较为突出。目前,CDMA终端缺乏iPhone(手机上网)、黑莓等明星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电信中高端用户策略的实施。另外,CDMA智能手机型号较少而且类别较为单一,在天翼商用以来新上市的CDMA终端中,智能手机的型号不到10%,并且这些智能手机基本上基于WindowsMobile/CE平台,在GSM和WCDMA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Symbian、近两年崛起的MacOS以及目前较受关注的Andriod产品都还没有广泛出现在CDMA领域。在现阶段全球和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都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的背景下,CDMA智能手机产品线较薄弱的问题无疑将降低部分用户的入网意愿。
随着国内3G牌照的发放以及各个运营商的3G服务陆续投入商用,终端不仅会影响到3G业务产品的顺利提供,而且将成为运营商争夺用户的重要环节,为此,分析现阶段影响CDMA终端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后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非常重要。
影响因素分析
任何一种制式手机终端的发展都会受产业环境、用户市场及运营商和渠道策略的影响,现阶段国内CDMA终端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有其具体的背景及影响因素。
用户基础为关键
由于用户是终端的最终消费者,因此用户市场规模最终决定着终端市场的规模,而且用户规模越大,终端厂商投入研发与生产的力度往往就越大,市场上的终端型号也就更容易丰富起来。对于国内用户市场占有率最小的CDMA来说,用户规模的影响无疑更为明显,实际上过去CDMA终端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不同程度地都跟用户规模始终无法突破有关。因此,用户市场因素已成为影响现阶段CDMA终端产品线丰富、终端社会化推进以及终端产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新一轮电信业重组实施前,中国联通CDMA有效用户数实际上仅有3000万左右,CDMA用户在当时国内移动电话市场的占有率仅为5%左右,市场边缘化地位及效应非常明显。另外,2002年~2008年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用户发展缓慢使CDMA错失了这一有利的时间窗口机会,这也大大增加了CDMA后续发展的市场风险。电信重组实施后,中国电信意识到了挑战和风险,并集中企业资源加速用户发展,以争取尽快突破用户规模上的瓶颈。从实际发展数据看,自2008年10月以来,国内CDMA用户发展在逐渐提速:2008年10月、11月和12月国内CDMA新发展用户数分别是72万、118万和200万,其中12月新发展的用户数不仅超过2008年的月平均水平,而且成为了当年用户发展数最高的月份;进入2009年后,用户增长速度依然不减,1月新发展的用户数是300多万,这相当于2008年平均每月水平的两倍。
整体上看,天翼业务已呈现出较良好的用户发展势头及潜力,这直接拉动了终端销售规模的增长,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终端产业资源加入其中。2008年12月CDMA终端的销量是129万台,占当月国内手机销售量的10.8%(在南方21省市场是12.2%),创2003年以来的新高,2009年1月份终端销量实现180万台,环比增长了40%,市场份额也进一步上升到14.4%。而与之相比,由于受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国内GSM终端市场进入调整期,2008年12月份国内GSM终端销售量环比下降了1.4%。当然,虽然CDMA用户发展已跨过拐点并呈现较良好势头,但毕竟整体规模仍相对弱小,而且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的趋势也不会逆转,因此从影响终端发展的用户市场因素来看,现阶段的整体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CDMA终端产业仍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不断壮大。
厂商投入需加强
面对CDMA用户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产业资源(尤其是尚未进入CDMA产业的资源)对CDMA终端的态度正呈现出一定的分化。一方面,除了传统CDMA终端厂商纷纷加大投入外,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源选择进入CDMA终端研发和生产领域以分享CDMA发展带来的机遇。例如,过去长期规模投入并参与CDMA终端研发和生产的厂商累计仅有20家左右,但到2009年2月底,加入CDMA终端领域的设计公司和厂商已超过100家,其中设计公司接近40家,厂商有60家左右,而国内手机终端市场整体份额排名前10位的品牌厂商中已经有9家参与到CDMA终端领域。但另一方面,由于CDMA仍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与挑战,产业链仍存在观望情绪,最典型的就是厂商对智能手机的投入仍比较谨慎。智能手机是终端产品中技术含量较高、研发投入较大的领域,现实的市场利益是厂商选择是否规模投入的最主要因素,而CDMA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暂时仍相对有限,这无疑成为了影响Symbian等产品加速加入CDMA阵营的关键所在。
与终端产业链整体加速壮大相比,CDMA产业链上游处于垄断的传统格局没有得到打破,这会对整个产业链的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一方面,上游的垄断状态支撑了CDMA传统的高专利费商业模式,而高专利费增加了制造厂商的进入门槛,并由此削弱了CDMA终端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上游被垄断容易造成生态链的整体封闭,并在实际运营中导致基础研发薄弱、芯片供应不灵活、终端结构性缺货等一系列问题。CDMA产业上游的垄断格局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可能将最终构成国内CDMA产业难以逾越的发展边界。社会化程度待提高
与国内GSM终端市场已形成开放市场为主、定制市场为辅的相对成熟格局不同,目前CDMA终端市场仍处于运营商需要大力介入推动终端社会化的阶段。从运营商的实力看,中国电信资源与实力较为雄厚,这有利于CDMA终端的后续运营。以渠道规模为例,中国电信的渠道基本能够有效覆盖大部分移动用户,除了现有的2.2万家实体渠道和约15万家代理网点可较全面覆盖普通个人用户、家庭用户群以外,中国电信在企业客户渠道方面也拥有一定的优势,这些都成为了CDMA终端产业在电信业重组后快速恢复信心并重新发展的有力支撑。
虽然现阶段CDMA终端面临的运营环境有所改善,但中国市场的规模和复杂性决定了CDMA终端未来需要进一步走向社会化而非长期依赖运营商的大规模采购。过去CDMA终端社会化之所以始终无法取得规模突破,除了竞争对手打压、市场规模较小以及运营商集采形成惯性外,CDMA终端款式少、价格高造成的在开放市场缺乏竞争力也是明显的制约因素。在现阶段CDMA用户和终端市场的增长势头都较良好的情况下,社会资源加入的积极性明显提升,社会化采购销售终端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11月的7%和12月的11%持续提高到2009年2月的30%。然而,与GSM终端市场近80%的社会化程度相比,CDMA终端的社会化程度还很低,这也需要运营商、产业链上游、制造商、渠道等在内的各方共同努力持续推动。
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CDMA产品线存在的诸如缺乏明星终端、智能手机产品线较薄弱等问题,虽然运营商通过定制和大规模采购可以暂时缓解,但由于这些产品发展问题本身有其市场、产业等背景及因素影响,而且过去的实践也表明依赖运营商集采并非促进终端市场实现良性发展的长效手段,通过推动终端社会化等来有效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才是解决未来国内CDMA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
推进终端社会化
受产业链上游垄断与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等因素影响,CDMA终端目前还无法形成跟GSM终端同等的竞争力。出于缩小与GSM终端比对劣势及加速放号等目的,运营商普遍对集采的CDMA终端采取了补贴、业务优惠、赠送、捆绑等政策,但出于防止套机、降低补贴流失风险等目的,运营商普遍没有对社会渠道采购的终端给予跟集采终端同等的政策,这就使开放渠道采购的CDMA终端不仅在跟GSM终端竞争时容易处于劣势地位,而且与运营商集采CDMA终端相比也会缺乏吸引力,由此开放渠道面临的销售压力与风险增大,而随着CDMA业务的发展以及终端社会化的持续推进,这一问题所导致的瓶颈效应已越来越突出。
针对社会渠道采购CDMA终端也能享受运营商政策,运营商除了可以把部分高价值的社会渠道发展为合作方式较紧密的渠道外,推出“代金券”也是可以进行探索并试点的手段。“代金券”的基本思路是用户在社会渠道买了CDMA终端后取得一定额度的“代金券”,用户凭“代金券”通过运营商的实体渠道或电子渠道等可最终享受运营商的补贴或优惠政策。当然,这种措施存在着社会渠道通过低价回购“代金券”而获取高额价差甚至进行“代金券”造假的可能,也存在如何发放、管控以及财务处理等方面的一系列细节问题。因此,虽然这种措施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仍需要先选择个别地区试点并从部分高信誉合作伙伴切入,通过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继而择机更大规模推广。
加强合作机制
虽然国内CDMA终端产业链已较电信业重组前明显壮大,但无论从全球CDMA产业发展态势还是从国内手机终端市场现实来看,与GSM和WCDMA终端产业相比CDMA仍然处于明显弱势状态,因此,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如何推动CDMA终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仍将成为产业各方都需要认真面对的共同课题。综合现阶段的产业环境来看,加强终端产业合作机制建设及国际主要CDMA运营商合作可以成为这项长期工程的重要切入点。
首先,在加强产业合作机制建设方面,未来CDMA终端的合作方式与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与延伸。随着终端产业的扩张与走向成熟,设计公司已日益成为终端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而内容应用与终端的结合也日趋紧密,传统上运营商主要跟终端厂商合作的模式需要延伸到设计公司与内容和应用提供商等更多环节。例如,过去运营商的终端定制需求及规范往往主要向终端厂商发布,但在未来运营商可以考虑把相关规范向产业链多方进行发布,使产业链更有效地理解运营商的想法与需求。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对提升CDMA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可由推动主要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入手。CDMA国际产业链与GSM和WCDMA阵营相比本身就处于绝对劣势,并且近年来已开始出现萎缩迹象,而由于无线频率、市场特点等差异,过去全球CDMA阵营实际上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CDMA国际漫游能力不佳就是较典型的体现,这些产业背景都决定了加强国际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由于LTE成为4G标准的趋势已经比较明确,而CDMA向LTE演进的产业化推动力相对较弱,加强国际合作也有助于运营商更顺利地实现网络演进。现阶段,CDMA国际合作可以从主要运营商间的合作切入,终端联合采购、标准的共同制定以及产品的合作开发等都可以成为其中的合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