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对于中小企业板公司来说,并购重组行动也正在成为家常便饭,有的甚至试水海外并购,尤其是美国金融危机令国内中小企业开始面临更多的海外并购机会。
获取技术和销售渠道
当今年6月底苏宁电器认购日本LAOX公司27.36%股权并成为最大股东的消息传来,引起了市场不小的震动。在苏宁电器并购日本LAOX公司股权之前,中小板海外并购并不多见,大多数中小板公司并不具有海外并购的机会。深交所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小企业板公司的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获取技术和销售渠道两个方面。
金风科技2008年7月通过其设在德国的全资子公司收购德国VENSYS能源公司,后者为全球最早研究开发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技术的公司,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开发该技术的公司之一,这使得金风科技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和设计能力。
另一家中小板公司新海股份今年4月并购荷兰Unilight公司,其主要目的在于打通销售渠道,扩展海外市场。后者是一家专业批发、销售打火机、点火枪及礼品的贸易型公司,新海股份有意通过收购后者来整合欧洲的销售渠道,扩大公司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销售。
业内人士认为,苏宁电器的这次海外并购,也没有完全超出这两大领域,并且是一次相当谨慎的尝试:一则并购金额只有5730万元人民币,是一次风险不大的海外并购;二则苏宁电器进军海外市场的桥头堡仍确定为香港,在香港市场尚未打开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将资源过多投入日本零售市场。但苏宁电器以这次海外并购的难得机会进入日本市场,不排除想借此积累国际化并购与经营的经验,为未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成长空间做准备。
规避风险 量力而行
近两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势头其实非常迅猛,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总额只有2亿美元,2008年已经增至205亿美元。但这些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工贸和服务等领域,具有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是海外并购的主力,而民营企业有影响的海外并购并不多见。
在业内人士看来,资金、政策面、市场周期、后续的整合管理等,都是中小企业板公司在并购重组时应当重点关注的因素,尤其是海外并购,情况会更加复杂一些,海外并购罕见中小企业身影,这与这些企业实力不足、并购人才匮乏、融资渠道有限等有很大关系。
对于中小板公司来说,海外并购的风险规避更为重要,因为海外并购风险相当高,一招不慎就有可能满盘皆输。有统计显示,过去20年里半数以上的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未能真正取得预期效果,中国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损失总共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中,中海油并购美国尤尼斯的失败,缘于对美国的文化和政治不了解;上汽并购韩国双龙的失败,则在于对于企业工会角色的忽视;TCL的海外并购面临很大困难,则是对欧洲的相关法律规定了解不足,导致人工成本过高。并购后续整合管理的要求很高,但不少中小板公司自身管理就有缺陷,对于海外企业的整合管理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国内并购重组还能够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利用上市直接融资以及由此带来的间接融资便利进行并购重组,但海外并购所带来的资金压力会更大,融资渠道也显得更为单一。海外并购还需要认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有些中小企业到海外并购主要是获得并购对象所拥有的高技术及研发人才,但有些行业正在向中国转移研发机构和人才,此时进行这类海外并购就非常不理智。
据认为,众多中小板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已从上市初期的“小舢板”成长为初具规模的“集团军”,公司的成长性以及潜在扩张能力在并购重组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小板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将并购的触角延伸至海外市场,应该是大势所趋。目前来看,中小板公司在海外并购中偏重于取得技术与销售渠道,应该是值得肯定的方向,如何更有效地把握住这些机会加速发展,打开成长空间,同时注意规避风险,量力而行,值得中小板公司认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