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塔中国鸟(Sinornis santensis)
三塔中国鸟的骨骼构造已经有了明显的鸟类的特征,最突出的就是它有比较大的胸骨,便于胸大肌的附着。
再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骨骼也开始变薄,体重开始变轻,这是鸟类飞行所要求的,但是它还保持着一些兽类的特征,它的嘴里有牙,翅膀上有爪子,它的骨骼特征还保留了爬行动物的特征,特别是它的骨盆构造显示了仍未脱离爬行动物的大家庭,我们推测它的羽毛的构造和现代鸟的羽毛构造也不会相同,还应该主要用于保温,还是皮肤上的衍生物。而不像现代鸟,羽毛主要是源于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而飞翔所需要的。据此,三塔中国鸟的鸟类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已经脱离了恐龙家族。
但还必须说明的是:三塔中国鸟虽然在身体构造上已经明显的具有了鸟类的特征,但它并不是成熟的鸟类,它与此前在德国索伦霍芬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鸟类始祖鸟相比,而这种鸟已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能在树上做窝,而始祖鸟只能在地上跑。
如果说始祖鸟是鸟的话,则三塔中国鸟是更进化的鸟类,再说它是恐龙就会比较牵强附会了,所以饶教授认为三塔中国鸟是从恐龙到鸟类的过渡形态,是没有完全脱离爬行动物特征的原始鸟。
辽宁省朝阳县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农民,对科学有一种独特的爱好,并且因此学习和掌握了相当的古生物化石知识。在农闲时节,他跑遍了家乡周围的山山水水,采集了不少古生物化石。1987年的一天,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块保存相当完整的鸟类化石。化石发现于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根据产出层位的植物孢粉分析,时代为大约距今1亿3千多万年。这件标本除了胸部等个别骨骼缺失之外,头后骨骼保存十分完整。这一标本经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年轻的古生物学家饶成刚和美国芝家哥大学另一名年轻的恐龙专家塞雷诺的共同仔细的研究,最后定名为三塔中国鸟。“中国鸟”的意思,显而易见是代表中国发现的;“三塔”则是对化石出土地区的一种纪念,因为在化石点附近,三座辽金时代的古塔在那里已经耸立了1千多年。研究者当时宣布,三塔中国鸟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会飞的鸟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