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为无体腔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背腹扁平,无体腔、肛门、循环器官、呼吸器官及骨骼系统,也没有真正的附肢;具有原肾型的排泄系统和充满体内各器官间隙的结缔组织、实质组织。C.von林奈 1758年曾将其与线形动物、纽形动物及环节动物一起称为蠕虫,经后人研究了解到它们是结构上有显著差别的不同动物类群。
扁形动物是动物界进化中的一个新阶段,从行固着或漂浮生活,体形辐射对称的腔肠动物转变成既能游泳又能爬行,体形背腹平扁两侧对称的个体。通过体中轴一个切面可将身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半。身体明显地具有前、后、左、右及背腹之分。体前端形成一个可辨认的头部,寄生种类在头部常有附着器官。本门动物在机能上亦开始分化,如背面主要司保护机能,腹面司爬行和摄食的机能,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使其对外界环境条件能及时反应,也为在前端分化成脑创造了条件。两侧对称的生物体既适合于游泳,又能在物体上爬行,为从水底爬行进入陆地生活创造了条件。比腔肠动物(只能在水中生活)更扩大了空间活动范围。扁形动物身体一般较小,有的在1毫米以下,特殊的(如绦虫)长可达10~15米。
自由生活种类广泛分布在海水和淡水的水域中,少数在陆地上潮湿土中生活。大部分种类为寄生生活。全世界约1.2万种,中国已发现近1000种。
按其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分为三纲:
①涡虫纲(Turbellaria),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体不分节,体表有具细胞结构的或共细胞体的表皮,有纤毛,至少部分有纤毛。上皮细胞内有杆状体。除无肠目外都具有肠管。生活史简单。绝大部分是自由生活,在淡水、溪流、池塘、湖泊或沿着海岸的海水中,有的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绝大部分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少数种类营外或内共栖生活或寄生生活。本纲分为:无肠目、棒肠目 (Rhobdocoela)、异肠目(Allococoela)、三肠目 (Tricladida)及多歧肠目(Poly-cladida)它们除肠管构造不同外,生殖、排泄或神经系统亦都有所差异。
②吸虫纲(Trematoda),为外寄生或内寄生的扁形动物无表皮细胞、杆状体及外纤毛体不分节,体表披一层角质膜,并有一个或二个吸盘。消化道包括有口、咽和肠管,肠管大部分是二分支的,有的是单条的或多分支的卵巢一个生活史简单或复杂。本纲中包含有单殖亚纲(Monogenea)、盾盘亚纲 (Aspidogastraea)及复殖亚纲(Digenea),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及不同的生活史类型。
③绦虫纲(Cestoda),俗称带虫,内寄生的扁形动物。无表皮细胞,杆状体及外纤毛。体表有一层角质膜,大多数种类体分成数个至许多节片,少数不分节片,除无节片绦虫亚纲种类之外,附着器官都在体前端。口和消化器官全部付缺。每个节片上有一或二副两性生殖器官系统。幼虫具钩,生活史复杂,需要中间宿主。成虫主要寄生在脊椎动物的肠管中。本纲包含有无节片绦虫亚纲(Cestodaria)和真绦虫亚纲 (Cestoda)。它们的成虫及幼虫期具有不同形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