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科威特海洋生物学家库达拉·兰姆布潜入加利福尼亚海岸附近的海水中观察发现,一条大鱼离开鱼群,迅速游向小鱼。兰姆布本以为大鱼要吞食小鱼,可大鱼却温顺地在小鱼面前张开了鳍,小鱼则用尖锐的嘴紧贴着比自己大十几倍的大鱼身体,几分钟后,小鱼游开了大鱼,消失于海藻丛中,大鱼又重新跟上鱼群。
这一奇妙的现象引起了兰姆布的深思,经过多次观察,他才确认小鱼是在给大鱼"治病"。换句话说,这小鱼就是"鱼医生"。
病鱼找"鱼医生"看病时,一般病鱼要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让"鱼医生"仔细检查病情。如果病鱼喉咙生病的话,那么,病鱼就要把嘴巴张得大大的,让"鱼医生"钻进嘴巴里,清除里面的病菌和坏死组织。
"鱼医生"的工作效率相当高。据观察发现,一条"鱼医生"在6小时内可以医治300多条伤病鱼。
由于"鱼医生"免费为病鱼治病,许多大鱼不但不伤害它,而且保护它。有时"鱼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受到敌害的攻击,那时大鱼会张开大嘴巴,让"鱼医生"躲进去,并同敌害进行搏击。有的病鱼为了感谢"鱼医生",就不停地改变体色,这大概是在对"鱼医生"表达感谢之意。
海洋里不仅有"鱼医生",而且还有"虾大夫"。在巴哈马热带海域,有一种专司清洁工作的虾,名叫"彼得松岩虾",常在鱼类聚集或经常往来的珊瑚丛中,找到适当的洞穴,办起了"医疗站"。当病鱼来到"医疗站"后,这时它就爬到病鱼身上,像医生一样,先检查病情,然后用锐利的双"钳",把鱼身上的寄生虫,一条一条地拖出来,然后再清理受伤的部位。当它要检查鱼鳃时,病鱼就会把鳃张开,让"虾大夫"去捉拿寄生虫;同时,"虾大夫"对病鱼身上任何部位的腐烂组织,决不轻易放过,会"动手术"给予彻底清除。不过,这还是一种"互惠","虾大夫"天性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霉菌和坏死组织为食。
摘自小学生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