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检查出有沙眼和结石,必须治疗吗?
一种由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其并发症和后发病可严重影响视力,是当前致盲重要原因之一。沙眼是一种社会性疾病,因为它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环境卫生、经济情况、生活条件、个人卫生都有密切关系。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5亿人患沙眼。非洲、中东地区某些国家发病率较高、有的竟达90%,是致盲的主要原因。解放前,我国农村沙眼发病率也很高,一般在50%以上,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解放后,党和国家开展了大规模防治工作,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沙眼发病率一度明显下降,但近几年来又有所增加。沙眼多因接触传染所致,潜伏期约为5~12天,双眼发病。发病时,轻症者常无任何症状。急性期或重症者自觉异物感、羞明、流泪、有少许分泌物。如角膜受累,或发生了并发症,不仅症状加重,常可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沙眼的基本病变有以下几种:(1)乳头。外观呈红色小点,这是上度增生,上皮下明显淋巴细胞浸润、毛细管充血形成的。(2)滤泡。大小不一,黄灰色,半透明,是上皮下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所致。(3)瘢痕。乳头和滤泡最后形成瘢痕组织而治愈。(4)角膜血管翳。早期位于角膜上缘,周围毛细血管网进入透明角膜。晚期角膜四周均有血管伸入,最终因瞳孔区受累而影响视力。沙眼可分3期:(1)进行活动期(沙I):上穹窿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同时有乳头和滤泡。(2)退行结瘢期(沙II):除乳头或滤泡外,尚可见瘢痕组织。(3)痊愈期(沙III):仅有瘢痕组织。轻症沙眼治愈后,结膜上虽可遗留瘢痕,但不影响视力。严重沙眼则常发生并发症和后发病。如上睑下垂;脸内翻与倒睫;睑球粘连;角膜混浊;慢性泪囊炎等。沙眼是可以治愈的,自磺胺和抗生素问世后,疗效明显提高。目前,常用方法为局部点0.1%利福平眼药水、0.5%金霉素眼药水、0.25%氯霉素眼药水等。急性期或严重沙眼可同时口服四环素或磺胺药。如发生内翻倒睫应及时手术治疗。预防沙眼十分重要,应加强宣传防治知识,培养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加强对公共卫生的监督,切断污染源。
治疗方法:
1。西医药治疗
(1)点0.1%利福平或0.1%酞丁安的生理盐水混悬液或0.5%金霉素或新霉素眼药水,电可点0.25%的氯霉素眼药水、10%~30%磺胺醋酰钠眼药水,每日3~6次,每次1~2滴。晚上涂抗生素眼膏。
(2)口服碘胺制剂、螺旋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及强力霉素等均可收效。需与局部点药配合。
(3)后遗症及并发症参见有关病治疗。
2。中医药治疗:本病相当于中医的椒疮和粟疮范畴。本病配合中医药治疗,特别在急性亚急性期,可收良效。
(1)风热偏盛:眼内痒涩,迎风泪出,睑内细小颗粒丛生。
治法:散风清热。
方药:见麦粒肿内容。
(2)脾胃热盛:涩痒痛重,眵泪多而胶黏,羞明难睁,睑内红赤,脉络模糊,颗粒大,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脾胃,祛风邪。
方药:广陈皮、防风、元明粉、荆芥、桔梗、大黄各10克,连翘、知母、黄芩、元参、生地各12克,黄连6克。
(3)血热壅盛:眼刺痒灼痛,碜涩羞明,眵泪黏胶,睑内颗粒累累,连而成片,色红赤,甚则黑睛赤膜下垂。可兼心烦口干,舌红,脉数。
治法:凉血散淤清热。
方药:大黄、红花、白芷、防风各10克,当归、栀子仁、黄芩、赤芍、生地、连翘各12克,生甘草6克。町酌加丹皮。
结膜结石多见于成年人,也可见于小孩.主要发生在有沙眼,慢性结膜炎等慢性眼病的患者,多出现在上睑,睑结膜上有质硬的黄白色小点状突起,状如碎米,有的散在呈点状,也可密集成群.初起位置较深,结石还埋在结膜下边,一般无自觉症状,以后渐露出于结膜表面,只有在硬结突出于结膜表面时才有异物感,甚至引起角膜擦伤,在此情况下可在表面麻醉下用刀尖或注射针头剔出,如无刺激症状可不必处理.如并发于沙眼,慢性结膜炎等病,应该在挑拨之后,治疗原发病.不过多数病人在取出结石后,还可能继续长出新的结石,往往需要经常治疗,以防磨伤角膜
预后护理:
平时养成健康的用眼卫生习惯,不要乱揉眼睛,要保持眼睛湿润,准备抗生素眼药水随时滴一滴,也可以防止异物进入眼睛.
自己百度搜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