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松下GH2在对焦时画面也会出现极其轻微快速的来回伸缩检测,但是由于速度飞快因此用户通常很难察觉。我需要坦率的说,尽管松下方面认为只有搭配特定的14-140镜头才能实现业内最高速的0.1秒AF,但实际上当我采用14-42套装镜头时GH2表现出来的AF速度已经足够令我满意。松下方面自豪的宣称对比反差式AF首次在速度上超越了传统相位AF,尽管这个命题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满足,但我相信这的确已经成为了现实。
松下GH2的更多样张与初步评价
除了超高速的AF,松下GH2另一项重要特性在于其分辨率。本机采用了一块超过1800万像素的Livemos传感器,实际有效像素达到了1600万像素。这个成绩尽管对比其他品牌全画幅2460万、APS-C 1800多万像素的记录还显得略小一点,但对于松下和奥林巴斯倡导的M4/3规格来说意义重大。
由于受到感光元件面积的限制,仅有传统135胶片1/4面积的M4/3感光元件的像素天花板长久以来一直停留在1200万级别上。对于松下而言,并非不能把像素做的更高,事实上如果采用类似消费级别DC的像素密度,在M4/3元件上可以轻松实现2000万以上的像素数,但是过于密集的感光元件聚集在一起则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电气干扰导致高感光度下的噪点陡增。另外,过于密集的像素排列也使得镜头的光圈衍射问题进一步加剧。相比APS-C机身所配镜头最佳光圈通常集中于F8-F11,而M4/3最佳光圈则常常会在F5.6甚至更大光圈时就出现的现状,M4/3规格既想要保留DSLR级别的画质又想超越1200万的像素极限的确非常艰难。
在松下的日本官网上我们找到了有关新型Live MOS增大每个像素单元受光部分表面积并缩减排线设计的示意图。我们过去一直觉得CCD类感光元件在画面细节和锐度方面优于CMOS类元件的表现,而按照松下方面的说法,新型Live MO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媲美当年CCD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通过减少感光元件之间的电路部分,增大受光面积,松下GH2终于成功的将M4/3规格感光元件的总有效像素数从1200万提升到1600万级别。
上图是我从一张1600万像素原图中截取的画面中心、边缘部分的100%截图(拖拽到新窗口内观看原图),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新感光元件搭配14-42镜头所呈现出来的良好画质。而下图则是我家可爱小猫“小刚度”的最新玉照,感光度为iso800。
我个人并不太看好M4/3在高感光度下的表现,特别是松下过往在这方面的战绩比奥林巴斯还要弱一些。但让我惊讶的是,搭配了维纳斯FHD引擎(Venus Engine FHD)之后,松下GH2所呈现的中高感光度画质看起来相当不错。尽管我还没有来得及在评测室环境中作该机的感光度测试,但是从目前表现来看这款搭载了更高像素感光元件的新旗舰在高ISO方面的表现不但没有任何退步,甚至还有提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