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每隔三天便会有一款新车型推出,全年我国汽车厂家共推出了上百款,频繁程度在世界范围内都少有。紧接着,2006年的预测也出来,在今年,我国还将有超过100款的新车型上市。其中颇受关注的便有雪佛兰LOVA、第九代东风本田思域、北京现代Accent、一汽大众Sagi-tar、一汽马自达3等。看了这些新车型的照片,不可谓不炫目,不可谓不靓丽,网民的追捧热度也令人惊讶,仿佛攥满了烫手的钞票,就等着这些车下线一掷千金了。事实也已证明,在国内不管新推出的车型经没经历过考验,性价比到底合不合算,只要前面多了个“新”字,总会能找到自己的拥趸。难怪厂商变着法子推新,真正原因是咱们消费者吃这一套啊。
只可惜,这些“新车型”往往只顾了一个外在的“型”字,而忽略了内在的“质”字,要么换前车灯和后保险杠,要么美其名曰“升级版”,更简单的干脆在原车型面前加个“新”字就跑出来冒充新车型了,用周星驰的话说,“随便画画眉毛描描唇就出来了,一点专业精神都没有”。按照理解,所谓新车型,绝不仅仅是换套“衣服”变个“脸”那么简单,甚至就算换个不同排量的发动机也不能算新车型。全世界有这么几款经典车型就足够了,剩余的精力在车的性能、安全和油耗上多考虑考虑。
然而事实证明,这个想法不仅是迂腐的,也是落伍的,眼下的中国汽车业正在扎堆地猛推新车型,本该用在技术竞争上的精力多花费在了车型的设计上。的确,我们看到的国产、合资车的外形是越来越花哨了,但这样的车消费者开着心里就真正舒服了吗?
真正的新车型应该是建立在长时间开发研究推出的、与传统车型有着本质区别的汽车,不仅要对原车型的弊病加以彻底的改进和修复,更要在车身的主要构成部分添加新的应用,这种应用可以是科技上的,也可以是概念上的,总而言之,要对得住那个“新”字。别自个儿往脸上贴金,明明是双胞胎,还得觍着脸说是“同父异母”。
汽车消费在国内还属于一个新的消费领域,消费者的心理不成熟是情有可原的。以前我们选择汽车时贪大求全,要三厢的,要气派的,根本没有什么汽车文化而言。后来我们也有了些对汽车的理性认识,却又坠入一味追求标新立异的怪圈中去。当然,新车型扎堆出现也未必全是坏事,在经过眼花缭乱的选择之后,想必消费者最后还会想起老车型的好来——不仅是外形上的经典,同时车子的整体质量也令人放心。
在整个汽车消费市场还不成熟的时候,厂商不能借机顺杆爬猴,抱着“赚一把就走,不行咱再换”的心理一味迎合消费者,而应该担负起培育良性发展汽车生产竞争机制。新车型要推,但更要踏踏实实做车,争取推一款畅销一款,而不是推十款勉强有一两款受欢迎,其昙花一现、面世的日子便是“死亡”的倒计时开始。对于自己是否是一位成熟的汽车消费者,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什么时候你开始喜欢古董车了,那么恭喜,再狡猾的汽车厂商也没法骗倒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