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1至4月份轿车销量为120.6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61.27%,远远超过国内汽车整体销售同比增长33.48%的水平。尽管增长很快,但这期间轿车不同排量区间车型细分市场的表现却大不相同。
◆排量≤1升的微型轿车:增长停滞,份额下降。
由表1、图1比较可知,与2005年同期相比,今年1-4月份排量≤1.0升微型轿车的市场情况大大出乎人们意料之外,是各排量区间段惟一负增长的车型,同比略降2.55%;同时,市场份额也由2005年的13.67%降至10.75%。
那么,在国家出台了各种对小排量汽车的利好政策?且能源紧缺对小排量汽车的发展也有利的形势下?为什么近4个月排量≤1.0升的微型轿车市场反而呈下降趋势呢?
业内多数专家认为:第一?1.0升以下轿车由于过早地经历了价格战的洗礼?目前基本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天津一汽、吉利、奇瑞等微型轿车主流企业不断将产品线向上延伸?以致近年来基本没有几个微型轿车新产品上市。而合资企业根本无暇顾及或不屑这一低利润轿车领域。第二?虽然今年4月1日六部委联合颁发的解禁微车的政策正式实施?但执行得并不彻底?很多城市还在变相限制微车。第三,新汽车消费税也已于4月1日实施,但1.0升以下轿车的税率未变,从而使得人们对于“微车消费税将取消”的预期破灭。
◆1升<排量≤1.6升的经济型轿车:增长再现“井喷”,份额依然最高。
与2005年同期相比,1升<排量≤1.6升的经济性轿车再现2003年以前的“井喷”式增长,其增速高达100.73%。由于该排量段占整个轿车市场的比重高达56.27%。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由于该排量段1.4升左右的新车型POLO、飞度、乐骋、乐风、雅绅特等的发动机技术较老发动机先进,其百公里油耗与微车非常接近。
第二,该排量区间车型,无论是外形、技术、性能、安全等方面都是目前国产微型车所不能比拟的?这些车型不但适合城市道路?到了郊区及高速公路还能达到160-170公里的时速。
第三?由于4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汽车消费税对于1升<排量≤1.5升轿车的税率减少了2%,从而为这一排量段轿车的降价增加了空间并刺激了消费。
◆1.6升<排量≤2.0升的中档轿车:增速与份额同步升高。
在表1各排量区间段的轿车中,只有1.6升<排量≤2.0升区间段的中档车型和排量 2.5升的高档车型的增速与份额是同步升高的。
今天,中档车与经济型车一起,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核心。某权威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轿车消费者的构成中,小业主、白领和普通工薪阶层比例大幅提高,因此中档轿车和经济型轿车迅速成为我国汽车产品消费的主流。目前,尽管微型车中一些品牌的市场表现也不错,但由于微型车和经济型轿车往往是消费者首次购车的选择,而在换车的时候,消费者一般会选择更高级别的产品,其中绝大部分会选择中档轿车。
此外,国产中档轿车近一两年在产品品质方面的提高和价格水平的降低,也很好地适应了这种需求。
经济型轿车和微型车虽然能上量,但利润微薄;中高档车和高档豪华车虽然利润丰厚,但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一旦销量达不到盈亏平衡点,损失将会很大。因此,不少企业已经自觉地将中档轿车作为其长远发展的战略支点。
◆2.0升<排量≤2.5升的中高档轿车:增速较高,但份额略降。
与2005年同期相比,2.0升<排量≤2.5升的中高档轿车出现了增速达53.47%的增长,与轿车整体市场的增长基本同步。但由于该排量段车型受到两边1.6升<排量≤2.0升车型和排量 2.5升车型快速增长的挤压,故市场份额略有下降。
多年来,2.0升<排量≤2.5升区间段轿车的增长始终保持与轿车整体市场的增长基本同步,笔者认为这主要与其消费群体有关,因为中高档轿车的消费群体主要构成是机关公务员、私营业主和高级白领等,这一群体的收入稳定,其中准购车人数,即市场需求的增长基本与国家的经济增长相关,而受油价升高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排量 2.5升的高档轿车:增速最快,份额升高。
由表1显见,与2005年同期相比,今年1-4月份排量 2.5升的高档轿车的增长速度高达530.27%,是各排量区间段中最高的,同时份额也由2005年的0.87%飙升至2.02%。高档轿车市场需求的大幅飙升,一个重要原因是4月1日实施的新汽车消费税,大大提高了排量
2.5升轿车的税率,故一些消费者抢在实施前购买该排量段的轿车。
但是随着目前油价的急剧攀升,这一区间的车型在未来的市场表现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下挫。
受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汽车消费税调整、油价上涨和公车改革等主要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环保与交通安全法规变动、道路和停车场等问题的外部冲击,笔者预计:排量≤1升的轿车市场份额还将略减;1升<排量≤1.6升的轿车份额基本稳定;1.6升<排量≤2.0升的轿车份额将缓步增加;2.0升<排量≤2.5升的轿车份额将缓步减少;而排量 2.5升的轿车份额将整体趋减,部分时段会减少较快。(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汪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