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的年主题定为“健康·维权”,目的是在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权、培养消费者生命健康消费意识的同时,充分维护消费者在各个方面的权利。
据中国消协提供的有关资料表明,2004年全国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24229件,相比2003年上升了4.2%。在众多的投诉中,投诉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就是移动电话,增长了36.5%;计算机的投诉增长了18.2%,排名第四;而电视机、洗衣机的增幅也分别排名第九、第十,各增长了8.5%。而在对服务的投诉中,增幅最大的就是移动电话服务方面,增长了36.5%,对电信服务的投诉也增长了22.4%,位居第二。
“在IT行业近两年来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对IT行业的投诉一直是热点中的热点。”中消协有关人员预测,在未来两年中,这股热潮很有可能继续持续。
移动电话投诉高居榜首
据中消协公布的“2004年全国投诉情况汇总”显示,2004年移动电话的投诉占总投诉量的9.6%,意味着每十件投诉中就有一件是移动电话。消费者投诉最多的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质量问题占移动电话投诉总量的84.4%。自动关机、非正常关机、通话质量差、杂音、掉线、显示乱码、外壳破裂等现象的投诉最为严重。
(二)经营者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现象大量存在。一是消费者购买的手机在“三包”有效期内出现故障维修,经营者往往归咎于消费者使用不当。二是商家不愿承担退换货义务,或者将手机的质量问题说成是软件设计或网络问题。三是维修商故意不如实填写或少写维修记录,以此逃避“经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须更换新机”的规定。四是在送修的手机短期内无法修复的情况下不提供备用机。五是曲解“三包”有效期的概念,拒绝承担更换后 新手机的“三包”责任。六是擅自夸大手机使用功能或通过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七是有的维修商不当场检测故障现象,暗中扩大手机损坏程度,以增加修理费或更换以旧充新的零配件。八是经营者促销时以“赠品”引诱消费者,一旦出现问题,则以“赠品”非卖品为借口拒不承担责任。
(三)假冒、翻新手机充斥市场,售后服务极不规范。
(四)政府认证的检测机构缺少,送检程序繁琐,费用高。
短信市场尚需规范
2004年,消费者对电信的投诉上升了22.4%,其中关于价格的投诉比2003年上升了44.9%。这其中包括大量消费者对短信息费用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虽然信息产业部《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已经施行,但由于短信息市场潜力巨大,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大大小小的短信服务商运用各种形式抢占市场。他们不惜以欺骗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为代价。
其次,消费者收到类似聊天的短信息,回复后就被定制了。有的消费者收到短信息没有回复,也被收取费用,甚至消费者从来没有定制或收到任何短信息,也被奇怪地收取了费用。到一定时间后,服务商往往不询问消费者是否继续使用,也不提醒消费者注意已经开始收费就自行继续定制。
网络服务投诉上升
中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网络的力量不可忽视,对网络问题的投诉必须特别重视。”从目前来看,对网络服务投诉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是经营者夸大宣传,承诺的服务不兑现,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例如,一些消费者群体投诉某网络服务公司提供的网络服务达不到承诺的上网速度。二是网上购物存在质量问题不退货,或是付完费迟迟收不到商品。例如,某消费者从网上购买游戏软件,经过确认软件公司已经收到货款,而该公司却称没货拖延交付。三是上网费用纠纷多。某消费者投诉称向某网络公司定制了包月服务,但是收费时却多收了100元。收费明细上表示包月只使用了几个小时,多收的费用是按拨号计费。四是一些个人利用网络销售私人旧物品。在这过程中一些人很可能误导消费者购买,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法联络,也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有关专家表示,网络消费是潜在的巨大市场,在经营者与消费者拉近距离、缩短时间、快捷购物的同时,也容易产生消费纠纷,因此虚拟的市场仍然需要相应的管理,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规则,规范交易行为,正确引导消费者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