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那些人参 大小几乎一样,是治疗什么的,泡水喝如何?还有什么吃法?
对治疗什么病有用啊?
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无毒。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非仅入脾、肺、心而不入肝、肾也。五脏之中,尤专入肺、入脾。其入心者十之八,入肝者十之五,入肾者十之三耳。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药店卖的一般称红参;其程序为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味甘、微苦,性温。入脾、肺经。功能: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用法用量
宜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每次1--2克,每日2--3次。如挽脱救虚,当用15--30克,煎汁分数次灌服。
1.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吐逆: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局方》四君子汤)
2.治胃虚冷,中脘气满,不能传化,善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生附子末半钱,生姜一分(切碎)。上三味和匀,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鸡子一枚取清,打转,空心顿服。(《圣济总录》温胃煮散)
3.治肺虚久咳:人参末二两,鹿角胶(炙,研)一两,每服三钱,用薄荷、鼓汤一盏,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二沸,倾入盏内,遇咳时,温呷三、五口。(《食疗本草》)
4.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酥炙黄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两,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贝母各二两。上八味为末,净磁合子内盛。每日用如茶点服。(《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
5.治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运: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济生方》)
6.治心气虚损,怔仲而自汗者:猪腰子一只,用水两碗,煮至一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人参半两,当归(上去芦、下去细者,取中段)半两。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滓,焙干,为细未,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一选方》)
7.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恍惚振悸,差错谬忘,梦寐惊魇,恐怖不宁,喜怒无时,朝差暮剧,暮差朝剧,或发狂眩:远志(去苗及心),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去皮)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临卧日三服。(《局方》定志丸)
8.治消渴引饮无度:人参、瓜蒌根各等分,生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麦冬汤送下。(《仁斋直指方》玉壶丸)
9.治消渴引饮:人参为末,鸡子清调服一钱,日三、四服。(《纲目》)
10.止血后此药补之:大人参(去芦)二两,枣五枚。每服水二盏,煎一盏。细呷之,服后熟睡一觉,诸病除根。(《十药神书》独参汤)
11.治吐血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内伤,气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脉散,血如涌泉:人参(焙)、侧柏叶(蒸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为末,用二钱,入飞罗面二钱,以新汲水调如稀糊服,少顷再吸。(《中藏经》)
12.治小儿惊后瞳人不正者:人参、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再服,愈乃止。(《仁斋直指方》)
13.治下痢噤口:人参、莲肉各三钱。以井华水二盏,煎一盏,细细呷之,或加姜汁炒黄连三钱。(《经验良方》)
14.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匿要略》人参汤)
15.治霍乱心烦躁:桂心二分(末),人参半两(去芦头)。上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分温二服。(《圣惠方》)
16.治虚疟发热:人参二钱二分,雄黄五钱。为末,用粽尖捣丸,梧子大。发日侵晨,井华水吞下七丸,发前再服。忌诸般热物。(《丹溪纂要》)
17.治妊娠,酸心吐清水,腹痛不能饮食:人参(去芦)、干姜(炮)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食前服。(《局方》小地黄丸)
禁忌:实证、热证忌服。《本草经集注》: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药对》:畏五灵脂。恶皂芙、黑豆。动紫石英。《药性论》:马蔺为使,恶卤咸。《医学入门》:阴虚火嗽吐血者慎用。《月池人参传》:忌铁器。《药品化义》:若脾胃热实,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闷,噎膈便秘,有虫有积,皆不可用。
人参是我国传统补品,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消耗性疾病后期、术后病人等。但人参虽好但也非人人适宜,比如:下列人群不宜服人参:
1. 患有动脉硬化症。人参中的蛋白质因子能抑制脂肪分解,加重血管壁脂质沉积,故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糖尿病、脉管炎者应慎服人参。
2. 高血液黏度的患者。血液黏度升高,血流不畅,中医称之为“淤血”。人参有促进红细胞生长的作用,红细胞增多,血液黏度会更高。
3. 失眠患者。人参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失眠者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服人参只能加重失眠。
4. 胃病。现已查明,很多胃病的罪魁祸首是幽门螺旋杆菌,而人参对该病菌有保护作用,不利于药物对其杀灭。
5. 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人参有类雌激素样作用,能抑制胆道排泄胆汁使胆汁变稠。调查证明,长期服人参者胆石症发病率明显增高。
7)注意事项
1. 久服常规用量:短期服用人参及其制剂安全性好,偶可见轻度不安、兴奋。长期服用则会出现不适,表现为失眠、抑郁、头痛、心悸、血压升高、性功能减退、体重减轻。
2. 用量过大:短期或一次超量服用人参及制剂引起不良反应,头昏、发热,头痛、烦躁、抽搐,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水电解质代谢都有损害作用。
3. 用药不当: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质类固醇中毒样损害。
爱心提示:服用人参时,不可同时服食萝卜、茶叶,以免降低药效。阴虚阳亢及实邪热盛者忌用。
所以服用之前最好向中医师咨询一下自己适宜与否。
参考文献:意古中医
一般的中药店卖的都是人工栽培的参,野生参价格相当贵。
人工栽培的“园参”。人参可补“元气”。常为君药,却非菜蔬,也不宜作为日常的“补品”来服用。用之得当为宜,用之不当则为害。
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久服可以轻身延年,是补气药的佳品。
冬天是进补的有利时机,现在药店卖的人参都是人工种植的,可以泡水喝。
就是把人参晒干的品种,又称生晒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