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赵波 武天敏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永桢
神舟六号飞天,两个镜头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2005年10月12日上午8时59分58秒,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舱内。长征2-F火箭点火瞬间,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不约而同地互相伸出手臂,两只手紧紧相握。2005年10月17日凌晨,阿木古朗草原,飞船着陆场。费俊龙、聂海胜走下返回舱,手持鲜花,向欢呼的人们致意。他们的另两只手,又不约而同地握在一起。这深情的画面,诠释着他们携手创造世界航天界公认的一次“完美飞行”。——他们是在太空飞行最远的中国人,行程325万公里,相当于往返月球4个来回;——他们是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中国人,历经5个昼夜,目睹76次日出日落;——他们代表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轨道舱,中国从此进入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阶段;——他们在整个航天飞行过程中,发送上百条指令准确无误,操作上万个动作无一差错。携手飞天,连袂凯旋。费俊龙、聂海胜,成为中国航天员中两颗灿烂的“双子星座”!
●他们一起走进航天员大队,一起面对国旗庄严宣誓——
携手闯过风风雨雨
1998年1月5日,北京航天城,中国航天员大队举行成立仪式。
从全军优秀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14名航天员,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
费俊龙和聂海胜,就站在这个行列中。
此前,他俩的航迹似乎不会交叉——费俊龙来自兰空部队,飞翔在大漠戈壁;聂海胜来自南空部队,飞翔在江南水乡。但是,从这一天起,他们注定要在一条新的跑道上比翼奋飞。
飞向太空,征程漫漫。他们的双翼,注定要承受新的磨练。
—作为一名特级飞行员,费俊龙对飞机的五脏六腑了如指掌。但是,当他坐进神舟飞船的模拟舱,眼前的一切仍然令他眼花缭乱。那时,神舟飞船还处在试验改进阶段,好不容易把密密麻麻的线路和多如繁星的按键记熟了,不久舱内的设备又有了许多新改进,只能重新学习、重新消化、重新记忆……
——作为一名从放牛娃成长起来的飞行员,聂海胜一步一个脚印考上了航校,提前拿到了毕业证,被部队评为“苦练标兵”。但是,当航天员训练程序图挂在他面前,他不禁心里怦怦直跳。专业训练共有58项,每个专业又有许多分支。仅基础课就涉及天文、天体、外语、航天医学、空气动力学等30多个学科……
——作为从飞行员中优中选优的佼佼者,他们对超重训练并不陌生。然而,航天员的超重耐力适应训练,要求他们承受8倍的加速度,持续时间达40秒。低压缺氧训练,他们以每秒15米的速度,被瞬间提升到5000米的高空,持续30分钟……
天梯无捷径。他们与12名战友一起,携手闯过风风雨雨。
2003年7月3日,费俊龙、聂海胜与战友们经过严格考核,一起获得三级航天员资格,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训练淘汰率为零的“世界纪录”!
那天,他们换上了镶嵌着三道金杠、一枚军徽和地球标志的三级航天员证章。
这枚证章,是能够独立承担载人航天飞行的标志。也就是说,他们都完全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任务的能力。祖国一声令下,他们都能摘星揽月,飞天远航!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首次叩响天宫大门。
那天,聂海胜作为神舟五号首飞梯队成员,在酒泉卫星发射场,亲眼目击飞船腾空。那天,费俊龙在北京飞控中心大厅技术支持岗位值班,面对大屏幕,默默为战友送行……
他们没有成为第一个飞向太空的中国人,但是他们与杨利伟一样,经受了艰苦磨砺。
他们的经历像诗人泰戈尔说的那样:“太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是鸟儿已经飞过!”
●他们一起冲入神舟六号首飞梯队,一起登上发射塔——
携手迎接祖国挑选
2005年10月8日8时40分,北京,西郊机场。两架专机相继腾空而起,飞向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场。
费俊龙、聂海胜坐在机舱里。这次,他们的身份是神舟六号航天员首飞乘员组。
飞天,梦想就要实现!然而,从“神五”到“神六”,短短两年间,他们携手走过了一段更艰辛的航程。
神舟五号航天员选拔,费俊龙落选。他在反思:“落选的原因到底在哪里?”他发现,自己虽然对新东西学得很快,但不精。他开始琢磨新的学习方法,把训练分成很多小阶段,一旦发现效果不好,立即纠正。几千条飞行程序,都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选拔初试,教员问费俊龙:“如果飞船滞后一天返回,有哪些故障模式?”飞行手册上列出了5种,要求航天员至少回答4种。结果,费俊龙竟然答出了6种!
原来,他对很多故障现象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一种自己独到的“备用处理方案”。
对于聂海胜来说,“神六”的选拔更非同寻常。
“‘神六’,你该上了吧?”神舟五号飞行,他作为“备份航天员”,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两年来,人们经常这样问他。
但是,“重新洗牌”的选拔方案,让他与战友们又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这意味着,要想圆飞天梦,他必须走出光环,从头做起。
离心机训练,训练要求8倍负荷持续60秒,聂海胜每次都坚持做到80秒,前胸后背像压了千斤巨石,面部肌肉被强大的离心力拉向耳边,前额高高地凸起。稍不留神,体重就会超标。这两年,聂海胜除了控制饮食,一有机会就上跑步机,有时一连跑几个小时,淌下的汗水浸透了传送带……
然而,“神六”不是“神五”的重复。神舟六号乘组的选拔与神舟五号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由过去的单个选拔变为乘组选拔,既要考虑航天员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操作技术水平,又要考虑两人乘组的整体效能。
如果说,“神五”的选拔是“单打独斗”,“神六”就是“强强联合”。这需要乘员之间默契配合,浑然一体。
于是,费俊龙和聂海胜不管训练中,还是课余时间都尽量呆在一起,努力熟悉对方。除了对自己的操作了如指掌,他俩还反复换位练习,直到自己进行一项操作后,也清楚地知道对方要做的下一个动作,教员们夸他俩就像“左手和右手”。
2005年8月24日,北京航天城,神舟六号航天员选评委员会举行面试定选。费俊龙和聂海胜的考核成绩与战友们一起,被输入航天员选拔辅助支持系统。
亮晶晶的数据,像瀑布流过屏幕,终于定格——
总分第一:费俊龙、聂海胜!
10月12日凌晨,瑞雪飘飘。费俊龙和聂海胜如愿以偿,登上高高的发射塔。
●他们一起操作“神六”飞船,一起在太空留下精彩身影——
携手遨游浩瀚太空
10月12日上午9时0分0秒,北京飞控中心大厅。大屏幕上,长征2-F火箭拖着炽热的火焰呼啸升空。
1分钟后,满座专家都不禁感慨——
摄像头下的返回舱,平静得如同置于地面,费俊龙和聂海胜依旧在从容地翻阅着手中的《飞行手册》!
“神六”飞天,从这一刻拉开了序幕。从这一刻起,费俊龙和聂海胜奉献给全国人民一个个亲密无间、携手配合的精彩画面。
——12日17时31分,飞船入轨后第6圈,费俊龙飘离返回舱座椅,聂海胜伸出左手托起费俊龙的脚,轻轻一推,费俊龙身体缓缓穿过舱门,进入轨道舱。
——13日6时10分,飞船飞行到第15圈,两名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进餐。聂海胜从食品盒里舀出一块食物,让它飘在空中,费俊龙用手轻轻一碰,食物飞进口中。
——14日16时31分,费俊龙半蹲在舱壁上,用双手撑住船舱的固定物,连续翻了3个筋斗。这时,聂海胜在旁边一直为他拍照,两人不时相视而笑……
地面上的人们看到这一幕幕,可能会觉得太空生活充满浪漫,但是作为初次飞上太空的航天员,完成这些动作并不轻松。
在太空喝水,有一套复杂的加压程序;吃一顿饭,要花一个半小时;仅仅加热食品,就有60多个动作。
在太空做前滚翻,前庭功能必须非常出色,如果未经训练尝试这个动作,就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症。
进入轨道舱,更是被航天专家称为“穿越生命之门”,这是关系这次飞行成败的一个关键操作。在地面的模拟舱里开关舱门,费俊龙和聂海胜数不清互相配合训练了多少回。从舱门密封圈的擦拭到平衡阀的开关,地面上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动作,在太空却多达几十个步骤……
在遨游太空的5天5夜中,费俊龙和聂海胜的配合堪称完美。
——飞船上升,整流罩与船箭分离的关键时刻,他们冷静监视、正确判断,分秒不差地向地面报告,同时做好了异常情况下补发手控指令的准备;
——飞船入轨后,他们在地面的指挥下,准确发出一系列指令,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无一失误;
——太空中,他们成功地发出了太阳能帆板手动打开指令,在失重情况下进行了有效载荷试验和舱内外摄像,把宝贵的图像资料成功地传回地面;
——返回段,在返回舱安全着陆的一瞬间,他们准确判断,果断切断伞绳,确保返回舱呈直立的理想状态着陆……
百炼成钢,成竹在胸。在这次任务中,飞船上防止航天员遗忘程序备用的操作指南手册,费俊龙和聂海胜从来没有碰过一下!
●他们一起经受心灵洗礼,一起分享祖国的光荣——
携手走向未来航程
茫茫太空,费俊龙和聂海胜在携带的《工作日志》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遥看地球,心系家园,五星飞翔,母亲骄傲!”
下方,是他们的签名:“费俊龙,10月13日,航天时01天8小时32分20秒。聂海胜,航天时04天11时02分30秒。”
擅长绘画的费俊龙,还给聂海胜画了一幅素描——海胜身着航天服,打开面窗向前眺望。
茫茫太空,考验着航天员的技能,也陶冶着他们的心胸。5天5夜,每当飞船经过祖国上空,费俊龙和聂海胜都痴痴地守候在舷窗前,忘情地俯瞰——
视野中,祖国大陆的圆弧轮廓,像彩虹一样绚丽;宝岛台湾,像一块翡翠漂浮在大海上;祖国的海岸线曲折蜿蜒,雪山上的积雪闪着银光;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雄浑辽阔……
在他们的眼里,就连祖国上空飘浮的云朵,也似乎格外美,那是家的云彩,是装点家园的花朵!
10月13日上午11时,飞船飞越青藏高原上空,费俊龙和聂海胜把《歌唱祖国》的乐曲从飞船传送到喀什测控站。
那一刻,一种庄严的神圣感弥漫在他们的胸中——
人类伟大,科技伟大,祖国伟大,是祖国用火箭飞船送他们来到太空,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遨游在太空,身体可以失重,但是心灵不会失重。5天5夜,来自祖国的无数真情,在小小的飞船中汇聚,让他们充满自信和勇气。
——5天5夜里,胡锦涛主席两次来到北京飞控大厅。10月12日飞船发射当天,胡主席来到这里,目送他们飞上太空。10月15日,胡主席再次来到这里,与他们亲切通话。
——5天5夜里,12名航天员战友在指控大厅轮流值班,与他们通话。他们每一个操作前,总有战友轻轻提醒。疲倦时,战友们用幽默为他们解乏。看到他们操作成功,鼓励的话儿马上飞到耳边。
——5天5夜里,游弋在三大洋上的“远望”航天测量船,不知疲倦地跟踪着他们的每一个圈次;与他们一起遨游太空的,还有20多颗祖国发射的卫星,它们忠实地联通天地,送来祖国的指令……
——5天5夜里,环视飞船里的一切,他们想起了那些一代代像火箭一样燃烧自己,把他们送上太空的航天人。如今,无数航天人在地面默默值守,奋战在测控岗位、陆海应急搜救点……
10月12日晚,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的首长安排费俊龙、聂海胜与家人通话。那天,正是聂海胜41岁生日,女儿祝福的歌声,甜甜的,穿越漫漫长空,传入飞船……
那一刻,聂海胜热泪奔流!
尽管天路漫漫,祖国和人民心系太空,伴随他们一起飞翔!
10月17日4时39分,神舟六号返回舱安然穿越大气层,平稳地降落在内蒙古阿木古朗草原着陆场。
披着霞光,费俊龙和聂海胜骄傲地挺立。
携手飞天,连袂凯旋。他们一起拥抱鲜花和掌声,一起分享祖国的光荣。
宇宙无涯,事业无垠,他们一起回到崭新的起跑线,一起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