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声明:本文为《国际展望》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为一名军队记者,2003年的8月令我难以忘怀。因为,就在这大多数人看似平常的8月里,我完成了梦想已久的喀喇昆仑之行。作为一名登上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哨所,采访过距太阳最近的士兵的记者,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之余,我总是为能有片刻的遐想而陶醉。当思绪在冥冥的天际飞翔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一种满足、幸福甚至是荣耀。8天的经历、4000余公里的行程、海拔5000多米的考验,不仅让我圆满甚至是超额完成了采访任务,更让我亲身感受了边防的艰苦、军人的忠诚。每当看到现代都市里的人海喧嚣,山村田园的宁静安逸,我都会想起遥远、神秘而亲切的喀喇昆仑,想起那些常年驻守“生命禁区”里的年轻军人。他们在一种我们可以理解却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以个人和家庭的无私奉献与巨大牺牲,恪尽职守、尽显忠诚!在即将结束这次高原系列报道的时候,我将此行当中印象深刻的几件小事呈现给各位读者,让我们共同回望喀喇昆仑,共同祝福那些可敬可爱的边防军人。
★ 后悔入伍的青年·无怨无悔的士兵
初到边防某团的新战士,至少有一半感到后悔!这是我置身喀喇昆仑,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与战士们以兄长和朋友的身份私下交谈得出的结论。每年,几百名刚刚穿上军装的年轻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千里迢迢、长途跋涉; 列车出中原、进戈壁,一直向西、向西、再向西 …… 眼看着城市越来越小,人越来越少,刚上车时的热闹劲也越来越弱。当几天几夜的奔波终于结束,汽车驶进位于南疆边远小城军营的时候,大家都傻眼了。真没有想到,这地方这么偏,离家这么远。当得知自己是当了“边防军里面的边防军”,下一步站岗放哨的地方离这里还有近千公里、海拔高达5000多米的时候,许多新战士的思想都不同程度上发生过动摇,有的甚至想“开小差”。这些,我个人觉得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没有必要回避。在山上,只要你赢得战士们的信任,他们会把自己的心里话,悄悄地告诉你。我的朋友、新疆军区记者李翔下边防的时候,经常换上一付士官的军衔,用他的话讲:为的就是能够拉近与战士的距离,多听听战士的心里话。
与边防艰苦的环境相比,部队的思想教育是相当成功的。除了兵役法、条令条例学习之外,边防的历史与部队的荣誉和传统教育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走进边防团的荣誉室,那一面面锦旗、一个个奖状、一幅幅照片,记载着半个世纪以来一代代边防军人卫国戍边的历史。面对着先辈用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书写的辉煌,这些十八九岁的小男子汉们个个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同样都是人,同样都是男人,人家能,我为什么不能?人家能站岗,我怎么就站不了?也许我比不上人家当英雄当模范当先进,但也绝不会当逃兵!咱争不了多大的光,但也绝不能拉团队的后腿!
几个月的适应性训练结束后,新兵就该上山了。这时,他们才真正的开始经历着一场以生存为中心的严峻考验。强烈的高原反应让这些从内地来的新战士喘不上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走不动路。据说有一年某哨所曾经为鼓励新战士吃好饭,立下了谁一顿吃下3个馒头就可以记1个三等功的规定。
结果,来自江南水乡的战士在这里站住了脚,东北钢城的战士在这里站住了脚,八百里秦川的战士在这里站住了脚,天府之国的战士在这里站住了脚……在困难面前,没有人后退、没有人当逃兵。上了山的战士,个个都是铁打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在海拔5200多米的边防某地,我与几位来自辽宁鞍山的战士谈心。他们说,只要上了山,就得坚持住。这地方苦是苦,但也锻炼人。反正我们不能给鞍山抹黑,不能丢东北的人。
与新兵刚来时的动摇甚至是后悔相比,复员离队时的老战士对喀喇昆仑都是依依不舍。喀喇昆仑让他们吃尽了说不清道不尽的艰苦,也给了他们终生为之自豪的荣誉。“生命禁区”的磨炼作为一种难得的经历、一笔无形的财富,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西疆行系列:专访中国“第四大舰队”(组图)
西疆行系列:专访祖国最高哨所神仙湾(组图)
西疆行系列:专访中国高原汽车兵(组图)
[1][2][3][下一页]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