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左脚后跟疼,久治不愈,求好心人帮帮忙!!!
因年岁大,活动量小,血液循环不畅,微循环不好。坚持经常用热水泡脚,循序渐进按摩脚部及患处,在脚部不疼的情况下坚持走步锻炼(在不产生疲劳和伤害的情况下每天走30--60分钟)。坚持就能痊愈。
首先,X片排除跟骨骨刺.再排除跟腱腱围炎.
《为什么年纪偏大的人容易发生足跟痛,而活动量大得多的青年人却很少发呢?》 作者:yh1963本人
您好;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虽然从外表看既不红也不肿,但当站立或行走时都会感到针刺样疼痛,给行动带来了极大不便。其疼痛绝大部分是因跖筋受伤后,局部创伤性炎症所致,少数是因跟骨骨刺引起。
为什么年纪偏大的人容易发生足跟痛,而活动量大得多的青年人却很少发生呢?原因是人上了年纪以后,足跖筋膜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组成跖筋膜的纤维组织逐渐失去了弹性,当长途步行或从较高处跳下时,就容易受伤,并且难以恢复成原有的结构,往往形成疤痕组织,使跖筋膜的弹性更差,疼痛也就持续存在而得不到缓解。如果跖筋膜附着在跟骨结处的创伤性炎症反应长期存在,就会刺激跟骨的骨膜,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鸟嘴样的骨刺,骨刺在足负重时,可以对足底软组织产生机械性压迫而疼痛。骨刺形成之后一般是不会被吸收的,但经过治疗,足跟痛的症状可以消除。
常用方法是:
陈醋浸足法:用陈醋2斤,加热至足可浸入的温度,每日浸40—60分钟。醋温下降后应再次加热,一般10—15天,足跟痛开始逐渐减轻,持续浸1—2个月,可望恢复。
熏洗砖烙法:先将祁艾60克、乌梅15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装入盆内,使热气上蒸,患足放于气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等药液冷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上,趁热下压数分钟,每日1—2次,连续7天为一疗程。药液可用多次。
中药治疗法:熟地25克、肉桂3克、牛膝、木瓜、杜仲、当归各10克,防风、炙甘草各6 克,水煎服,每日1剂;另可配合用皂角60克15克煎水泡足,每日1—2次,每次约30分钟。或用当归、威灵仙各30克,川芎、乳香、没药、栀子各15克,诸药在锅内用文火烘炒干脆,研为细末,每次取15 —20克药末放入缝好的小布袋内(布袋大小与足后跟大小略同),放入足后跟疼痛处,然后再穿好袜子,隔日换药一次,一周为一疗程,有活血止痛,软坚的作用。
药物封闭法:用醋酸氢化考的松,(当然也有同类目前更好的药,但成本要高些,如“得宝松”DIPROSPAN,它正作用大、副作用极小,它由比利时出品,上海先灵制药包装,它目前是我国奥运代表团运动员必备药之一)。加2 %普鲁卡因1—2毫升,直接注入痛点,即跖筋膜附着的跟骨处,每周一次;2—3次为一疗程。
针刺治疗法取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的太溪穴,经消毒毫针(1.5寸)和局部皮肤后即可进针(4—5分)。对无严重心脏病和高血压者可用强刺激捻转,得气后(局部酸、麻、胀、痛),立即出针。对于体弱者宜用中度刺激,并留针10分钟以后出针。
平常还可用专制的足跟垫于鞋内。5-10元/对。
另外再提醒一段话:
这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因退化且长期没有科学健康的体育运动,你只要把它交给专业医生来处理、来为你服务就行了。详情可咨询当地体育医院或有关医院的运动医学科。 总之,有的偏方只能用一时,你只要找到良医(良医能降低方方面面成本),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什么有人说、网上说,这些统统是他们的美好愿望而不是医生的语言,不可完全采信,而专业医生做出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法律和信誉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