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一农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取名“狗子”,期望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着淳朴挚爱的亲情)。狗子十四岁来津学艺,在一家蒸食店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练就一手好话,不甘寄人篱下,自己摆起包子摊,它以水馅半发面,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方兴隆,狗子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日久天长,都叫他“狗不理”。
当年,哀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将“狗不理”包子带入皇宫,敬献慈禧,太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腹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名声大振。
第 页
天津"狗不理"的传说
传说在清朝天津武清县杨村住着一个少年人,名唤高贵有,他从小性格倔犟,出了名的牛脾气。人们都叫他的绰号“狗不理”,意思是说他脾气坏得连狗也不愿搭理。
高贵有14岁时到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伙计。高贵有虽然脾气坏,但干活很勤快,店里的师傅们都很喜欢他,让他专做包子,他做的包子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后,高贵有自己开了一家包子铺。由于包子特别好吃,又从不掺假,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人们喊惯了他的绰号“狗不理”,顺带也就把他做的包子称为“狗不理”包子。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