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偏低65.9(正常值75-100);2.血红蛋白量MCH偏低20.8(正常值25-33);3.血红蛋白浓度MCHC偏低316(正常值320-365);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偏高15.6(正常值0-14.5)%
请问:是贫血吗?还是其他什么毛病?严重不严重?需要治疗否?谢谢!
缺铁性贫血
类 别:内科
概 述:
缺铁性贫血(血液内科)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已被耗尽,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时所发生的一种常见的贫血。这种贫血的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均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的饱和度均降低,典型病例的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的。极严重时尚有上皮细胞病变。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生于各年龄组,尤其多见于生育年龄期的妇女(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勾虫流行地区如桑、棉、麻种植地区中特别多见,其贫血的程度也较重。而一些贫血程度较轻的病例常被忽视。缺铁性贫血本身不难治疗,预后决定于原发病是否能治愈.
症状表现:
1.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眼花、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促、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重者吞咽困难等。
2.部分病人(大多为儿童)可有嗜食泥土、石子、生米等异食癖。
3.部分病人可出现舌痛或萎缩性舌炎、口角炎、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燥无光泽,易脱落,指(趾)甲变薄、变脆、缺少光泽,重者变平或凹下呈勺状(反甲)。心率增快,可有心界扩大、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等。
诊断依据: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g,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铁<8.95umol/L(<50ug/dI),总铁结和力>64.44um/L(360ug/dI)。
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琳>0.9umol/L(>50ug/dI)(全血),或血液锌卟琳(zPP)>60ug/dI(全血),或FEP/Hb>4.5ug/gHb。
7.血清铁蛋白(SF)<14ug/L。
8.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二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治 疗: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补充铁剂。 3.对症支持疗法。 4.胃溃疡病反复出血者,必要时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缺铁性贫血病人诊断明确,去除病因,补充缺铁后均能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使用注射铁剂时,应当计算所需铁剂总量,当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补充铁3~6个月,以补足体内贮存铁。
预防常识:
防治寄生虫病,重视妇幼保健工作,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措施。某些农村中勾虫感染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定期检查,及时驱虫。孕妇、哺乳期妇女、月经过多妇女要额外补给适量的铁。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孪生儿,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造血需要,需及时补充富铁食品,如蛋、肝、菠菜、大豆等。及早根治各种慢性出血疾病,也是预防本病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胃切除术后病人、妊娠期妇女、早产儿及双胞胎等,可给与预防性铁剂口服。特别对年龄较大男性患有缺铁性贫血者,一定要追查病因,要警惕恶性肿瘤导致出血,引起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血球数量太少,血红素不足。贫血分成几种不同的情形,其中一种是缺铁性贫血,所谓的缺铁性贫血就是红血球中铁质含量太少,这也是所有贫血情形中最常见的一种。
血液中的氧带着血红素前往身体各部份,而铁质是血红素中相当重要的成分,通常我们可以从食物中就可以获得所需的铁质,通常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人多是饮食中铁质摄取不足、是身体吸收铁质的功能有问题或是血液的流失。
女性比较容易患缺铁性贫血,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流失血液。平均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女性、百分之五十的孕妇有缺铁性贫血的情形;而大约只有百分之三的男性会有缺铁性贫血的情形。
当体内及骨髓中储备的铁质被耗尽,缺铁性贫血就会慢慢形成,女性造血造铁的功能不及男性,且因为月经血液流失量又大过男性,所以一般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多是停经前的女性。而男性及停经后的女性若患有缺铁性贫血,大多是因为长期性肠胃溃疡性出血、服用过多阿司匹林、消炎药或是癌症病患。
如果缺铁性贫血的情形不严重,通常不太会有症状,不过若是血红素中铁质量低于某个程度,患者可能会出现脸色苍白、容易疲倦、易怒、虚弱无力、呼吸短促、低血压及因低血压而再姿势改变时觉得头晕目眩、口腔疼痛、指甲易裂、头痛及忽然对某种特别偏好食物或没有食欲等症状。
缺铁性贫血高危险群包括:停经前女性,因为她每个月固定会流失血液;怀孕或哺乳中的女性,因为她们需要更多的铁质;婴儿、孩童及青春期快速成长的轻少年,以及平时饮食铁质、肉类及蛋类摄取不足的人。
要预防缺铁性贫血,首先要注意饮食,要均衡摄取红肉、肝脏、蛋黄、榖类等富含铁值的食物。如果饮食中摄取的铁质不足或是缺铁严重,则必须补充铁剂。维他命C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所以维他命C的摄取量也要充足。要注意的是,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地药物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所以尽量不要和含铁的食物一起食用。
通常医师都会开铁剂给严重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而再服用大约二个月后情况就会改善。
贫血分为哪几种类型?
(一)按发病机理可分为:
①造血不良性贫血:如再障;
②红细胞过度破坏造成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③失血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溃疡或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等。
(二)按细胞大小形态可分为:
①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②正常细胞性贫血,如溶贫、再障等;
③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如慢性感染性贫血。
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等。
贫血治疗原则是什么?
贫血是多数疾病的共同症状,所以原因之去除是及重要的。在病因诊断未确之前切忌物乱投药物,例如维生素例如维生素B12、叶酸、铁剂,这样之处理是不会见效的,反而因疏忽病因延误病情,这样有害病人造成严重后果。例如胃炎引起的贫血,只顾一味地治疗贫血而疏忽治疗引起贫血的癌症,那真是舍本逐末的。
治疗贫血效果,取决于病因的性质及其是否可以根除,如果病因是可以彻底清除,贫血也是可得到治疗,若难治疗的病因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不同的治疗原则如下:
1.出血:出血是贫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又因不同之原因引起的,给予适当止血措施是很重要的,月经过多可用手术或荷尔蒙治疗,再予以原因治疗,贫血是可以治疗的。
2.营养缺乏:营养缺乏引起的造血原料不足而发生的贫血,例如缺铁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豆芽细胞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分别予营养来补充,贫血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引起营养缺乏的原因如不去除疗效常不拘理想,即使一时见效,但停止予营养素补充,贫血很快复发。
3.慢性疾病:感染或癌症能够控制,贫血就能够减轻。内分泌疾病给予矫正,贫血就可以减轻。慢性肾衰竭、肝硬化、晚期癌症及全身性红斑性狼疮等造成之贫血,因为基本疾病之疗效很差,除了输血,贫血是很难减轻的。
4.药物继发之溶血性贫血,再患者停止与药物接触之后,贫血大多能很快或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某些药物引起的再生不良性贫血,即使病因明确,患者也未再接触之,患者也很难恢复或治疗。这时如果以骨髓移植可以获得治疗的。
治疗贫血方法一般有药物治疗,输血、脾脏切除术及骨髓移植法,根据不同类型之病因,采用一种或多种疗法来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