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去年雪灾以后感到身体有些不适,主要症状为冬季温度低时后背特别的冷,难以忍受,如果不及时通过空调提高环境温度的话就会出现喉咙疼痛的症状,即使穿上厚厚的衣服也不见缓减,但环境温度提高到20C以上时症状消失,其他特征一切正常,到市医院检查并未发现任何异常,请问这是何种原因?有何治疗方法?
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锻炼身体试试,身体健康状况好了疾病就少.
多吃狗肉,试试。
畏寒怕冷是指人体不是因外在因素、病毒性感染等情况下,出现比正常人更为畏惧寒冷,手足发凉,多见于老年人及妇女。还有一种叫做“低体温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觉畏寒怕冷,面色苍白,口唇色紫,呼吸减慢,血压偏低,四肢发凉,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心跳骤停。畏寒怕冷可能由贫血、低血压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而导致,但大多数畏寒怕冷、四肢发凉的人属于亚健康状态,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营养缺乏,衣着不当,缺乏运动,好静少动所引起。合理营养,增进热能食物,可明显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
中医认为畏寒怕冷主要为脾肾阳虚而引起,可选用以下温补脾肾的食疗验方:
鹿角胶牛奶
原料:鹿角胶l0g,牛奶150ml,蜂蜜30ml。
制法:将牛奶放入锅中加热,煮沸前即兑入鹿角胶,以小火缓慢加热,并用筷子不停搅拌,促使烊化,煮沸并待鹿角胶完全烊化后停火,晾温后兑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效:温补脾肾,助阳散寒。适用于胃寒怕冷、手足发凉等亚健康状态,对兼有性欲减退、阳痿者尤为适宜。
羊乳粥
原料:肉苁蓉15g,羊肾1具,薏苡仁20g,粳米l00g,精盐、麻油各适量。
制法:将肉苁蓉洗净,加水煎取药汁、羊肾去脂膜细切后与洗净的薏苡仁一同放入锅中,人药汁,先用大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熬煮成粥,加精盐调味,淋上麻油,搅匀即成。早晚分食。
功效:温补脾肾,益气散寒。适用于胃寒怕冷、手足发凉等亚健康状态者。,
刺五加醪
原料:刺五加60g,糯米500g,酒曲适量。
制法:先将刺五加拣杂,洗净,晾干后切成片,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2次,每次40分钟,合并2次滤汁;再将滤汁与淘净的糯米同放入锅中,按常法煮成干饭,待其冷却后,投入瓷罐中,加酒曲,充分拌和均匀,加盖,及至发酵成酒醪。早晚各30ml(2小盅)。
功效:温补脾。肾,强壮筋骨,益气散寒。适用于畏寒怕冷、手足发凉等亚健康状态,对兼有气短乏力、筋骨拘孪者尤为适宜。
姜蒜炒羊肉丝
原料:净羊肉250g,嫩生姜50g,青蒜苗50g,甜椒30g,黄酒、精盐、酱油、湿淀粉、甜面酱、植物油各适量。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成粗丝,放在碗中,加黄酒、精盐拌匀。嫩生姜切丝,甜椒(去籽、蒂)切丝,用湿淀粉、酱油放入碗内调成芡汁。炒锅置于大火上,油热后煸炒甜椒丝至熟,盛入碗内。锅内再放人油,烧至七成热,加入羊肉丝炒散,再加嫩姜丝、甜椒丝及切段的青蒜苗炒数下,加甜面酱炒匀,放入芡汁,颠翻数下即成。当菜佐餐,随意服食。
功效:温补脾肾,温胃散寒。适用于畏寒怕冷、手足发凉等亚健康状态,对兼有性欲减退者尤为适宜。
虫草桂枣鸡汤
原料:鸡1只,冬虫夏草3g,桂圆肉6g,红枣8枚,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后剁去脚爪。冬虫夏草用温水洗净。红枣去核。将红枣、冬虫夏草和桂圆肉一齐放入鸡腹内,然后将鸡放人锅内,加清水7~10碗,煮约3小时,加精盐、味精调味即成。当菜佐餐,随意食用。
功效:温补脾肾,散寒壮阳。适用于畏寒怕冷、手足发凉等亚健康状态,对兼有阳痿早泄、腰膝冷痛者尤为适宜。
有怕冷的感觉,其原因一是生理性的,与体质性因素有关,即为寒性体质,以女性多见。二是病理原因所致,最常见的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即甲减所致。其他引起怕冷的原因可能有垂体功能低下、体质衰弱、营养不良、贫血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防治方法:
一、检查原因:
为明确怕冷的原因,可做有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测定等,以除外甲减的可能。缺铁也是引起怕冷的重要原因,女性主要因为月经导致铁的流失,可查血常规,检查有无缺铁性贫血等。
二、如无病理原因,可采取以下防寒保暖措施:
1、加强体质锻炼,积极进行耐寒锻炼,运动可以促进制造热量的肌肉生长,改善激素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如打太极拳、慢跑、步行、健身运动等。这是防寒保暖,改善怕冷的主动有效措施。
2、按摩疗法:肩背部发冷,可以采取局部按摩的方法,以使背部皮肤感觉发热为度,同时加用穴位按摩,主要穴位如风池——在乳突后方,项肌隆起外侧缘,与耳垂相平;肩井——肩部正中央;还可按压脊柱两旁的穴位。通过穴位剌激动作,可改善肩部和背部的血液循环,彻底消除肩、颈、后背的寒冷感与酸痛感。
3、重点部位保暖:
主要保暖部位为头、背、脚。外出应戴帽子,防止热能会从头部散发,受寒感冒;
背要保暖:背为肾脉所居,感冒受风寒多从背部起始。冬季可增添一件背心,保持背部温暖,可防感冒、固肾强腰,而且可防旧病复发、加重。
脚要保暖:脚距心脏远,血液供应少,脚背脂肪薄,保暖性能差,受寒冷的刺激最为敏感。冬季应及早穿厚袜子配棉鞋,以暖足固肾。
晚间临睡前以热水泡脚,搓脚心涌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环良好,利于保健。
4、饮食调理:
冬季时选择属性温热的食物,让身体血液循环顺畅,能达到御寒的作用。适合冬天食用的温、热性食物如:
肉类:羊肉、牛肉、虾、海参、牡蛎、鳗鱼、鹿肉、鸡肝等含有丰富脂质和蛋白质等肉品。
蔬果:韭菜、紫苏、青椒、芥菜、甘蓝、辣椒、洋葱、南瓜、荔枝、桃子、龙眼、葱、姜、蒜等。
5、配合用药:
1)维生素E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畅通。所以每天摄入必需的维生素E(50~100mg,日2 次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畏寒症状。
2)维生素B1,20mg 日3 次,能加强神经对抗寒冷的能力。
3)西洋参,这是一种补气的良药,性平和,补而不燥。可以单独泡水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