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为什么能治病?
这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假说,目前科学界广泛接受的,是1878年langley提出的“受体假说”,这一学说已被大量的实验所证明。
当药物被人体摄入后,经过不同的途径,最后都要进入血液循环。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病变部位,药物从毛细血管中出来,再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
在靶细胞的细胞膜或胞浆、细胞核等位置,有一些特异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它们能特异性地与外源配体(即药物分子)相结合,通过改变自己的结构,调节相应的内源性配体的分泌。从而改变体内神经递质、激素等的分泌。
从理论上说起来,可能晦涩难懂,因为牵涉到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内容。简单说就是药物与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改变受体的结构,进而通过第二信使改变细胞的生命活动。
1913年Ehrlich提出“受体”这一概念,也提出了所谓“锁和钥匙”的假说。这一假说有助于非专业人士理解受体概念,但仍有不少缺陷。
生了病,如同身体系统中上了一把锁,药中的成分,是开锁的钥匙
因为药本来就是为治病而研究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