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词条蒜
suàn
植物名,重要蔬菜。
学名Allium sativum,属百合科葱属(葱亚科)。
蒜,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古称葫,又称葫蒜。以其鳞茎、蒜薹、幼株供食用。蒜分为大蒜、小蒜两种。中国原产有小蒜,蒜瓣较小,大蒜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中亚,最早在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栽培,汉代由张骞从西域引入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后遍及全国。中国是世界上大蒜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蒜的种类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按鳞茎的皮色可分为:白皮蒜和紫皮蒜;按蒜瓣的大小分为:大瓣蒜和小瓣蒜;按是否抽薹,还可分为:有薹种和无薹种;按种植方法的不同分为:青蒜(蒜苗)和蒜黄。烹饪应用中的品种有:河北永年大蒜、河南洛渎金蒜、上海嘉定大蒜、江苏太仓白蒜、江西龙南大蒜、上高大蒜、广东金山火蒜、四川独蒜、新疆昌吉大蒜、山东苍山大蒜等。《中国实业志》载:“蒜一身殆无不可食,而与有腥气之肉类,共煮之,可以除腥气”。
蒜入馔方法颇多,可做主料(如青蒜、蒜薹)、配料、调料、点缀之用。以蒜瓣配制的菜肴有:江苏炖生敲、四川大蒜烧鲶鱼、广东蒜子瑶柱脯...蒜用做调料就更多见了,如四川的蒜泥白肉,又如山东的蒜泥黄瓜、夏季食用的凉面的菜码中加蒜泥...... 蒜具有杀菌和防癌的功效,每100克鲜蒜中,含水分64~72克,蛋白质3.6~6.9克,碳水化合物22~30.3克,蒜还含有大蒜素,具有杀菌作用。中医认为大蒜味辛、性温,入脾、胃、肺,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的功效。
蒜的药用和保健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大蒜集100多种药用和保健成分于一身,其中含硫挥发物43种,硫化亚磺酸(如大蒜素)酯类13种、氨基酸9种、肽类8种、甙类12种、酶类11种。另外,蒜氨酸是大蒜独具的成分,当它进入血液时便成为大蒜素,这种大蒜素即使稀释10万倍仍能在瞬间杀死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等。蒜素与维生素B1结合可产生蒜硫胺素,具有消除疲劳、增强体力的奇效。大蒜含有的肌酸酐是参与肌肉活动不可缺少的成分,对精液的生成也有作用,可使精子数量大增,所谓吃大蒜精力旺盛即指此而言。大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有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故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有一定疗效。大蒜外用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去除皮肤的老化角质层,软化皮肤并增强其弹性,还可防日晒、防黑色素沉积,去色斑增白。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大蒜可阻断亚硝胺类致癌物在体内的合成,到目前为止,其防癌效果在40多种蔬菜、水果中,按金字塔排列,大蒜位于塔顶。在大蒜100多种成分中,其中几十种成分都有单独的抗癌作用。
古人食蒜
大蒜原产于亚洲西部高原,也蔓衍于中亚地区。张骞通西域,携回大量域外物种,
大蒜也是其中之一。大蒜传入我国后,很快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蔬和佳料,作为蔬
菜与葱、韭并重,作为调料与盐、豉齐名,食用方式也多种多样。
西晋时,老百姓已常食大蒜。晋惠帝逃难时,就曾从民间取大蒜佐饭。《太平御览》记
:"成都王颖奉惠帝还洛阳,道中于客舍作食,宫人持斗余粳米饭以供至尊,大蒜、盐、
豉到,获嘉;市粗米饭,瓦盂盛之。天子啖两盂,燥蒜数枚,盐豉而已。"
南北朝时,食蒜之例趋于多见。《南齐书·张融传》载:"豫章王大会宾僚,融食炙始毕
,行炙人便去,融欲求盐、蒜,口终不言,方摇食指,半日乃息。"《齐民要术》记载了
一种"八和齑"的制作方式,其中重要的一味就是大蒜。其云:"蒜:净剥,掐去强根,不
去则苦。尝经渡水者,蒜味甜美,剥即用;未尝渡水者,宜以鱼眼汤█半许半生用。朝
歌大蒜,辛辣异常,宜分破去心,全心用之,不然辣,则失其食味也。"制作中,"先捣
白梅、姜、橘皮为末,贮出之。次捣粟、饭使熟,以渐下生蒜,蒜顿难熟,故宜以渐。
生蒜难捣,故须先下。"可以看出蒜是八和齑的主味之一,为首选佳佐。
唐人食蒜之风大兴,好蒜者触处可见。《广五行记》载:"唐咸亨四年,洛州司户唐望之
冬集计至五品,进止未出间,有僧来觅,……曰:'贫道出家人,得饮食亦少,以公名故
相记,能设一鲙否?'司户欣然。既处置此鱼,此僧云:'看有蒜否?'家人云:'蒜尽,
得买。'僧云:'蒜即尽,不可更往。'苦留不可。"这僧人本自讨鱼吃,却因为无蒜佐料
,就不肯吃鱼。由此可见大蒜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地位。
宋人食蒜,烹制方法更多。浦江吴氏《中馈录·制蔬》就介绍了蒜瓜、蒜苗干、做蒜苗
方、蒜冬瓜四种食蒜法。"蒜瓜"条云:"秋间小黄瓜一斤,石灰、白矾汤焯过,控干。盐
半两,腌一宿。又盐半两,剥大蒜瓣三两,捣为泥,与瓜拌匀,倾入腌下水中,熬好酒
、醋,浸着,凉处顿放。冬瓜、茄子同法。""蒜苗干"条云:"蒜苗切寸段,一斤,盐一
两。腌出臭水,略凉干,拌酱、糖少许,蒸熟,晒干,收藏。""做蒜苗方"条云:"苗用
些少盐,淹一宿,凉干。汤焯过,又凉干。上甘草汤拌过,上甑蒸之,晒干,入瓮。"宋
人食蒜,或生食,或用于烹调。大蒜在食用方面的各种用途,都已被宋人掌握。
元明时,人们烹蒜的手法比宋人更成熟,巧思出新,锦上添花。如明人高濂《饮馔服食
笺》记载了"蒜梅"的做法:"青硬梅子二斤,大蒜一斤,或囊剥净,炒盐三两,酌量水煎
汤,停冷浸之。候五十日后卤水将变色,倾出再煎,其水停冷浸之,入瓶。至七月后食
。梅无酸味,蒜无荤气也。"
清人食蒜,与现代几无差别,其烹制方式可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山东人丁宜曾《农圃便
览》所记烹蒜法具有典型北方风味。如"水晶蒜":"拔苔后七八日刨蒜,去总皮,每斤用
盐七钱拌匀,时常颠弄。腌四日,装磁罐内,按实令满。竹衣封口,上插数孔,倒控出
臭水。四五日取起,泥封,数日可用。用时随开随闭,勿冒风。"无名氏《调鼎集》记载
了江浙一带的烹蒜方式。如"腌蒜头"条云:"新出蒜头,乘未甚干者,去干及根,用清水
泡两三日,尝辛辣之味去有七八就好。如未,即将换清水再泡,洗净再泡,用盐加醋腌
之。若用咸,每蒜一斤,用盐二两,醋三两,先腌二三日,添水至满封贮,可久存不坏
。设需半咸半甜,一水中捞起时,先用薄盐腌一二日,后用糖醋煎滚,候冷灌之。若太
淡加盐,不甜加糖可也。"手法细腻,加工讲究。但总的来说,南方人的好蒜程度比不过
北方人,这大概是北方大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远超过南方的原因。
动脑多吃葱和蒜
葱和蒜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新近的研究又发现,常食葱和蒜,还能降血脂、降血糖及降血压,甚至可以补脑。
人的大脑活动所需能量是葡萄糖所提供的,而葡萄糖转变为能量则又离不开维生素B1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只有葡萄糖而没有维生素B1的作用,葡萄糖也就无法转变为供给脑的能量。相反,会使糖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堆积在大脑内,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研究者发现,只要把蒜和少许的维生素B1放在一起,即可产生一种叫做“蒜胺”的物质,而蒜胺的作用,在增强维生素B1作用的同时,且比维生素B1的作用还要强。
葱里含有一种物质,若经常食用,这种物质就会起到舒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防治血压升高所致的头晕。
蒜汁可止痒
如果患了皮肤湿疹、癣和皮炎等,涂抹蒜汁能解除奇痒。将半头大蒜(最好是红皮蒜或独头蒜)去皮切碎,放到—块8~10厘米见方的纱布上,将蒜末包起来,用橡皮圈将口扎紧,再放到案板上,隔着布将蒜捣烂。将蒜汁涂在患处,瘙痒能立刻消除。皮肤挠破处,涂后有微痛,片刻后即不痛。蒜包用过几次变干,泡在水里揉搓一番,可再用一两次。
预防奇兵:葱和蒜
千万不要小瞧了葱和蒜,它们对提高免疫力和预防呼吸道疾病有积极的作用。
葱,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健胃、发汗、去痰、杀菌之功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B1、B2、C,矿物质、钙、磷、铁、镁及植物纤维。
提醒:不可与蜂蜜、大枣、杨梅、野鸡、地黄、常山、首乌等同时食用。
蒜,性温、味辛,可健胃、杀菌、散寒。适合于肺病患者食用,大蒜防病宜生用。由于具有显著的广谱抗菌作用,所以对春季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
提醒:食用生蒜不宜过多,阴虚火旺(如面红,午后低热,口干便秘,烦热等)、胃溃疡、慢性胃炎者要忌食,且不可与蜂蜜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