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钟,想停都停不下来。但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是巨大的精神压力,时间长了有损身心。为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都掀起了“慢生活”潮流,以此应对快节奏生活的重压。目前中国很多地区可能还不具备实现“慢生活”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但至少可以先从“慢心态”着手,循序渐进地调整生活节奏。
心理学家总结,如今人类的焦虑、不安、失眠、忧郁、紧张及许多疾病,都与我们生活中对快的追求有关。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90万人因劳累猝死,每百人中就有40人患上“时间疾病”,其主要原因是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生活不规律且节奏太快。长期的压力可以导致对疾病的免疫力下降,以致出现下列疾病:便秘或腹泻;失眠、疲倦、头痛、健忘;注意力减退;气短、发胖或体重减轻;肌肉经常紧张;沮丧、忧虑、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加等。
“慢生活”已成为国际潮流,然而中国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目前很多人并不具备实现“慢生活”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广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专家强调,其实“慢生活”的理念并不取决于生活节奏的快慢,更多的是个人的感受和内心的调整,不是简单的“减速”,而是让自己在繁忙工作之余,在生活节奏上形成一种放慢的习惯,多些时间休闲娱乐,进而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减慢生活脚步:1、饮食要慢;2、经常散步;3、听音乐;4、经常冥想;5、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