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比任何具体技术都重要。但是在使用种种模式的时候,也要防止过度设计,增加不必要的复杂性、浪费时间和经费。
1、使用接口降低程序的耦合性(Achieving Loose Coupling with Interfaces)
虽然面向接口编程回比直接面向具体类编程增加一点点的复杂性,但是带来的好处却是巨大的。
1)、可以改变实现而不改变调用的代码。这使我们可以重新实现程序的一部分,而不用去修改其它部分。
2)、可以自由的实现接口,并促进重用。
3)、必要的时候可以写出一个简单的测试实现,或者Stub实现。
2、尽量使用结合,而不是继承(Prefer Object Composition to Concrete Inheritance)
结合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它可以在运行时改变程序的行为。Strategy和State模式都是基于这一理论的。
3、模版模式(The Template Method Design Pattern)
模版模式是直接类继承的一种正确使用。但你知道一些算法的步骤,但是不清楚他们的具体操作就可以使用模版模式,将具体的操作留到以后实现。依赖倒转 (IOC/Inversion of Control)就是模版模式的一种使用,它通过模版模式,让框架代码调用用户自己的代码,而不是正常的那种用户代码去掉用框架的代码。模版模式特别适用 于框架设计。
4、策略模式(The Strategy Design Pattern)
策略模式比模版模式稍微复杂了一点,但是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但存在以下的情况时就应该使用策略模式:
1)、当算法的所有的步骤都可变,而不是仅仅有几个的时候
2)、当实现具体步骤的类有一个特定的继承层次的时候
3)、当实现具体步骤的类需要和其他类相关联的时候
4)、当这些步骤需要在运行时改变的时候
5)、当算法特定步骤的实现会持续增加的时候
5、使用回调增加扩展性(Using Callbacks to Achieve Extensibility)
回调是策略模式的一种特殊使用,他可以实现特殊的操作,而将错误处理、Logging放进框架中。如:public interface RowCallbackHandler {void processRow(ResultSet rs) throws SQLException;}
public void query(String sql, RowCallbackHandler callbackHandler)
throws JdbcSqlException {
try {
.....
while (rs.next()) {
callbackHandler.processRow(rs);
}
....
} catch (SQLException ex) {
....
} finally {
....
}
}
回调的优点:
1)、可以集中进行错误处理和资源的获取、释放。这样可以让你实现更灵活、更强大的错误处理,还不增加工作量。
2)、于底层实现细节无关。
3)、一个工作流程,可以通过不同的实现,完成不同的工作。充分实现了代码的重用。
回调的缺点:
1)、这种模式,不能让你直接看到被调用的代码。这可能让代码变得不容易理解和维护。
2)、必须创建一个回调的接受接口或类。
3)、不知道书上再写什么。
这个模式特别适用于回调接口非常简单的情况,最好回调接口只有一个方法,这样可以通过inner类的形式实现。
6、观察者模式(The Observer Desing Pattern)
只有当系统中出现了需要了解工作流程的松散监听者(Loosely coupled Listener)时,才需要使用这种模式。如果我们过度的使用了他,就会导致业务被事件(event)发布的代码所淹没。只有重要的工作流程才有可能需 要实现他。监听者(Listener)必须能够快速的返回,并且线程安全。不能及时放回的监听者可能阻塞这个程序。
七、完善方法的参数(Consider Consolidating Method Parameters)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将多个方法参数压缩到一个对象中,这样可以简化代码。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改变方法的参数,但是不用改变调用的代码,并且能过简单的实现方法的默认参数。缺点就是可能参数大量的小对象,这些对象将消耗堆的空间。
八、异常捕捉(Exception Handling – Checked or Unchecked Exceptions)
Java将异常分为:Checked exceptions,Unchecked(Runtime) exceptoins。Checked exceptions继承与java.lang.Exception,不许声明和捕捉;Runtime exceptions继承与java.lang.RuntimeException,不用生命,可以不捕捉。(C++,C#中的异常都相当于 Unchecked Exceptions)
虽然传统的观点认为尽量使用Checked Exception,不用Runtime Exception。但是作者不怎么认为,理由如下:
1)、太多代码
2)、难于阅读
3)、无休止的包装Exception
4)、易变得方法声明
5)、导致不必要的关联底层实现。
作者相信,当一个函数返回两个可选返回值得一个的时候,就需要去判断,最好编译器能过强制判断。那就是使用Checked Exception,其他的情况,作者认为Checked Exception被过分强调了。
注:Checked异常要比使用return codes强,它能够强迫用户去捕捉异常。但是Checked Exception不适合用于表示致命的错误,和调用者不需要去捕捉的异常。J2ee容器有责任去捕捉并记录Runtime Exception。
每当需要决定使用哪一种异常的时候,都需要问自己下面的几个问题:
1)、所用调用者都需要处理这个错误吗?是否异常是作为方法的另一种返回值。
例子:processInvoice()
回答:使用Checked Exception,让编译器帮组我们做检查。
2)、只有少数调用者需要处理这个错误吗?
例子:JDO exceptinos
回答:使用Runtime Exception。让用户可以捕捉,也可以不捕捉。
3)、是非常严重的异常吗?是不能恢复的异常吗?
例子:因连接不上数据库,导致的业务异常
回答:使用Runtime Exception。调用者除了通知用户,不能做任何其他有用的事情。
4)、还不清楚?
回答:使用Runtime Exception。让调用者自己决定是否捕捉。
注:使用Runtime Exception时,最好也声明异常。
良好的异常捕捉实践:保存原始异常,重写getMessage()和printStackTrace()方法。
让异常包含更多信息:
1)、如果程序需要针对不同的异常作出相应的反应,就需要定义一系列实现统一个接口的异常,在每个类中作特殊的处理。
2)、针对用户的异常,最好定义一个getErrorCode()的方法,将实际的异常消息放在properties中,这样方便以后的处理。
3)、异常信息必须尽可能的详细![WebApplicationContext failed to load config]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这个消息应该写成[WebApplicationContext failed to load config from file /WEB-INF/applicationContext.xml': cannot instantiate class ‘com.foo.bar.Magic’ attempting to load bean element with name ‘too’ – check that this class has a public no arg constructor]。难度好像的确很大。
九、使用反射(Using Reflection)
反射可以让程序在运行时加载、实例化、操作类。反射还可以强化很多设计模式,比如工厂模式(Factory),就没有必要将类名写在程序中,可以直接配置到文件中。
反射和Swithches(Reflection and Switches)
public void vetoableChange(PropertyChangeEvent e) throws PropertyVetoException {
if (e.getPropertyName() .equals ("email")) {
String email = (String) e.getNewValue();
validateEmail (email, e);
}
...
} else if (e.getPropertyName() .equals ("age")) {
int age = ((Integer) e.getNewValue()).intValue();
validateAge(age, e);
}
...
}
是一个正常的属性检查的代码,但是如果我们需要增加或者删除一个属性,我们就需要修改这些判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测试。但是如果我们使用反射,就可以非常优雅的解决怎么问题
public AbstractVetoableChangeListener() throws SecurityException {
Method[] methods = getClass() .getMethods();
for (int i = 0; i < methods.length; i++) {
if (methods[i] .getName() .startsWith(VALIDATE_METHOD_PREFIX) &&
methods[i] .getParameterTypes() .length == 2 &&
PropertyChangeEvent.class.isAssignableFrom(methods[i].
getParameterTypes() [1])) {
// We've found a potential validator
Class[] exceptions = methods[i] .getExceptionTypes();
// We don't care about the return type, but we must ensure that
// the method throws only one checked exception, PropertyVetoException
if (exceptions.length == 1 &&
PropertyVetoException.class.isAssignableFrom(exceptions[0])) {
// We have a valid validator method
// Ensure it's accessible (for example, it might be a method on an
// inner class)
methods[i].setAccessible(true);
String propertyName = Introspector.decapitalize(methods[i].getName().
substring(VALIDATE_METHOD_PREFIX.length()));
validationMethodHash.put(propertyName, methods[i]);
System.out.println(methods[i] + " is validator for property " +
propertyName);
}
}
}
}
public final void vetoableChange(PropertyChangeEvent e)
throws PropertyVetoException {
Method m = (Method) validationMethodHash.get(e.getPropertyName());
if (m != null) {
try {
Object val = e.getNewValue();
m.invoke(this, new Object[] { val, e });
} catch (IllegalAccessException ex) {
System.out.println("WARNING: can't validate. " +
"Validation method "' + m + "' isn't accessible");
} catch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ex) {
// We don't need to catch runtime exceptions
if (ex.getTargetException() instanceof RuntimeException)
throw (RuntimeException) ex.getTargetException();
// Must be a PropertyVetoException if it's a checked exception
PropertyVetoException pex = (PropertyVetoException)
ex.getTargetException();
throw pex;
}
}
}
虽然,使用反射的代码要比正常的代码复杂了一点,但是他只需要测试一遍,就可以应对可能的修改,这样才能说是框架性的代码!反射是Java的核心API,所以必须掌握。
反射和工厂模式(Reflection and the Factory Design Pattern)
public Object getObject(String classname, Class requiredType)
throws FactoryException {
try {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lassname);
Object o = clazz.newInstance();
if (! requiredType.isAssignableFrom(clazz))
throw new FactoryException("Class "' + classname +
"' not of required type " + requiredType);
// Configure the object...
return o;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x) {
throw new FactoryException("Couldn't load class "' + classname + ""', ex);
} catch (IllegalAccessException ex) {
throw new FactoryException("Couldn't construct class "' + classname + "': is the no arg constructor public?", ex);
} catch (InstantiationException ex) {
throw new FactoryException("Couldn't construct class "' + classname +
"': does it have a no arg constructor", ex);
}
}
使用: MyInterface mo = (MyInterface)
beanFactory.getObject("com.mycompany.mypackage.MyImplementation",
MyInterface.class);
使用反射时,一般都会导致我们不能确定代码是否能够正常被执行,这是就要求我们必须提供更详细的错误信息,以方便以后的处理。
动态代理(Java 1.3 Dynamic Proxies)
第11章(Infra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Implementation)会详细介绍,是一个和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相关的东西。
十、使用JavaBean取得灵活性(Using JavaBeans to Achieve Flexibility)
使用JavaBeans可以让对象很容易的使用代码之外的配置。不过最好能过使用下面的这些类:
PropertyEditor
PropertyChangeListener
VetoableChangeListener
Introspector
十一、通过程序级的注册避免单例模式(Avoid a Proliferation of Singletons by Using an Application Registry)
传统的单例模式有很多的缺点,比如单例类将被硬编码于代码中,单例类必须自己配制,复杂的程序可能需要很多单例类,单例类不支持接口,单例类不能被继承,不能被及时的更新状态。所有的这一些都大大局限了单例类的使用。
不过通过程序上下文(application context)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它可以是一个正常的Java类,这就避免了所有上面的问题。他只要在程序初始化时,取得然后在程序的其他地方直接使用。甚至还可以直接配置到JNDI中。
我觉得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可以动态配置性,这要比将他硬性写在代码中好太多。
十二、重构(Refactoring)
重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代码的重构,错误消息,log,文档都应该是重构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