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9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
亚洲各国政府正在调整各自政策,或削减能源补贴,或提高当地燃料价格,以应对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这些举措可能遏制需求,有助于今后几个月内让全球油价降下来。
印度宣布,它将削减补贴,允许国有石油企业立即提高汽油和柴油零售价7%;泰国官员对总理的一项政策作最后修改。总理他信·西那瓦承诺,这将是一项强制性的广泛的节能政策;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研究实施削减补贴和提高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的计划;巴基斯坦已提高国内油价。
在印度尼西亚,能源补贴在政治上曾经神圣不可侵犯,容不得半点置疑。然而,今年全球油价上涨使那里的情况发生了变化。8月下旬,印尼把几乎所有燃料的零售价上调了20%以上,最低一级汽油仍保持在每加仑1.57美元水平上。
印尼中央银行以能源补贴负担过重为由,宣布提高利率半个百分点。今年夏天,由于能源补贴接近于政府开支的1/3,印尼卢比在货币市场上不断下跌。印尼央行在这种背景下采取了上述措施。
除韩国、日本、香港和新加坡以外,多数亚洲国家政府长期对能源消费实施补贴,使国家免受世界油价偶尔上涨造成的冲击,结果造成能源无效使用。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伊夫扎勒·阿里说:“在亚洲,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否认油价会居高不下。亚洲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潜力相当大。”
今年,若干变化正在促使亚洲国家政府比以往更愿意审议能源补贴问题。其中一个变化是,人们眼下普遍感到,今年油价上涨可能证明比以往会更加持久。另一个变化是,上市企业影响力与日俱增,与国有企业相比更不愿意接受炼油企业亏损。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等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了股票,因而对股东的需求更为敏感。与此同时,诸如印度信实石化公司之类的上市企业已经开始抢占过去由国营企业垄断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