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指路--家电包装的绿色环保设计(下)
包装回收 打好环保终端攻坚战
环保同时还应强化回收和处理的终端程序。据了解,我国每年包装废弃物的产量在1600万吨左右,并且每年还在以约10%的速度增长,这些废弃物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公害。基于此,国家提出了固体废弃物向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方向处理的方案。这样一来,家电的回收就不仅限于家电本身,其包装也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国外,许多国家的产品包装回收都有一套科学严格的体系,比如德国政府20世纪90年代便通过了一项旨在减少包装对环境影响的包装条例,规定工业企业和商业界要回收及循环再利用已使用过的包装,并鼓励专门的回收公司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分类及循环利用。
但我国在对废弃物的管理、处置和回收利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一情况已引起国家和行业协会的高度重视,他告诉记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已开始介入此事,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强调“必须从源头上做起,把减量化、资源化作为解决固体废物污染的方向和目标,普及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数量。”据悉,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尽快出台相应的规定,将其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可能会本着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明确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各方的义务,设立合乎技术标准的专门处置机构,建立社会化的回收处理服务体系。包装作为电子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所收到的影响将不可避免。2003年,国家将以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研究制定《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
化解包装回收的另一个方法便是积极寻求开发可回收和再生的新包材,在开发新材料方面,我国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可降解塑料、纸浆模塑、蜂窝纸板、植物纤维、气垫缓冲材料等已在包装领域开始推广应用,但就整体而言,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他认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只有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复循环流动的良性模式运行,并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废物,才能有效地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绿色包装将是家电包装未来的发展方向
针对今年2月13日欧盟公布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两项法令,刘副理事长指出:这两个指令对电子电气产品制造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主要是限制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他认为主要影响的是对电视、计算机等产品原料及配件,对包装的影响要相对小得多。但他提醒国内家电及包装企业,千万不能忽视包装的环保要求,不要轻易粘上欧盟限制的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和聚溴联苯等六种有害物质。他特别指出,家电的包装不应仅仅局限在包材本身,粘合剂、印刷油墨、涂料等辅料针对性更强,更应引起重视,不能因小失大。
他透露,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包装立法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及即将出台的“包装法”都将以法的形式规范包装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国家电协会也正在酝酿家电产品的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相关文件。他告诉记者,原国家经贸委曾将此立案,并提交国务院要求由国家统筹部署与安排,后由国家经贸委牵头,包括财政部、环保总局、外经贸部、信息产业部等十多个部委联合参与组成了“建立废旧家电回收体系领导协调小组”,但后来由于国务院的机构改革而暂时延缓了,但他表示,这项工作的出台将是大势所趋,许多细节已呼之欲出。
刘副理事长呼吁国内的家电及包装企业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关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最好不要使用国内和国际上禁止使用和正在争论中的包装材料,其次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包装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LCA),使产品从原材料的开发、生产、使用到回收和废弃物的处理整个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要求。他还特别指出,相关企业尤其要舍得在前期对环保有所投入,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使命。尤其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更应该打主动仗,在行业内起到典范和带动作用,引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他认为,21世纪将是绿色的世纪,绿色包装将成为世界包装的主流。全面向环保产业进军可能为包装工业赢来第二次大发展的机遇,包装企业应积极应对,及早行动,以求获得理想回报。目前绿色包装在我国的家电领域还刚刚起步,未来的中国家电将在完成对技术和营销的攻关后,步入绿色环保时代,而绿色包装必将成为未来家电包装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