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指路--家电包装的绿色环保设计(上)
摘要: 在倡导绿色的21世纪,环保将成为家电产品立足市场最基本的要求,家电产品本身如此,家电包装也概莫能外。在世界环保日到来之际,记者专访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刘福中副理事长,请他就当前国内外家电包装的环保问题发表了看法。围绕家电包装的环保,刘副理事长从四个方面谈了他的看法:
关键词: 包材使用 向减量化、轻量化发展
刘副理事长认为,家电包装应向减量化和轻量化方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世界上许多国家数年前便在倡导“适度”包装,努力使包装减量化。美国康涅提格州早在1990年便提出法案,要求在商品包装中实行减量的“适度包装”;德国政府则在相关条例中要求工业企业减少包装用料,使用环保材料;日本也大力提倡减量包装,以节约原辅材料,减少包装废弃物。反映到国内的家电包装上,比如原来许多家电外包装采取的是5层甚至更多层数的瓦楞纸箱,但现在由于实行了减量包装,已经变为三层,这种新包装内层使用的是高强度的瓦楞纸,而里外两层则使用的是高强度的复合纸板,包装虽然减少了用量,但强度等质量指针却并没有降低,从而使得新包装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环保。
在采访中,刘副理事长介绍,我国当前家电的包装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以瓦楞纸箱为主的外包装,一是以防尘防电为主的塑料内包装,还有一种便是界于两者之间的缓冲包装。而国际上家电的包装又可分为以纸箱为主的硬包装和以塑料为主的软包装。在硬包装上,由于国内出口家电的包装大多是按照国外客户的要求来实施的,因此与国外的家电包装基本上没有太大出入。但在软包装上,目前国外则发展得相对成熟。比如国外很多家电包装已从原来的硬包装为主转向以软包装为主、软硬混合包装方面发展。很多大型家电的外包装都是将包装的上下部分用硬包装支撑固定,中间则使用高强度的透明塑料膜;另外,许多国外的刻录机、 VCD、DVD等产品的包装也多采用了真空吸塑包装,这样既大大降低了包装成本,又促进了产品销售,可谓一举双得。此外,国外还针对只需护其棱角,不必整体包容的商品,将纸制型材作为其护边、护角、护顶、护底等防护包装新材料,从而开辟了包装减量化的新途径,这种“无容器包装”在西方成为绿色包装的典范之一。与西方相比,我国显然还存在不小差距,这里面有消费理念和设计理念的原因,但还有很重要的一条便是我国的商业流通领域的现代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物流过程中手工作业环节居多,野蛮运输和装卸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这种包装形式的推广应用。他希望能够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早日减少和杜绝这种现象,因为加入 WTO后,中国家电产业要融入全球大市场,就必须以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和贸易,否则就将很被动,包装同样要紧跟世界潮流,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才能为自身发展赢得主动。
包装设计 从源头上把好第一关
包装的环保还体现在前期的包装设计上。刘副理事长说,包装设计看似与环保不搭边,其实其中深藏玄机。发展绿色包装要从源头抓起,因此在包装设计时,就要事先考虑到该包装是否节约资源,是否能够再生和循环利用,应在满足产品流通及美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包装的体积、重量和数量,为它最终的回收处理作最优化设计。比如我国企业如果当初在设计和选用外贸包装时就考虑到环保问题,了解到木制包材将耗用大量的森林资源,同时很容易滋生虫害,就不会出现后来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木制包材采取限制措施后而造成的被动局面和利益受损。现在,国外企业在小家电的包装设计方面,已做得非常成功,他们注重产品外包装的人性化和艺术化设计,综合运用心理、营销、文化、美学等因素,对其产品的包装进行精心的设计,如将其做成花篮、饰物、企鹅、鸭子等造型,既丰富了产品的内涵,又可以使其作为家庭装饰物,从而大大延缓了回收周期,很好地体现了环保理念。
包装的结构造型设计也同样重要,国外家电包装在设计的初期,便充分考虑了包装的回收问题,如铆钉及铁钉的处理、包装的拆解等,这样便简化了后期流程,保证了回收工作的顺利实施。留给人们印象比较深的便是国外的“笋式”家电包装,这种包装相互错节,相互搭接,易装好拆,利于回收,将设计的环保理念表现的淋漓尽致。结构设计还体现在包装的使用效率上,比如我国的家电出口多采用集装箱,这就要求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集装箱的形状和规格,以求通过科学的设计合理地利用饰物空间,减少无谓的多余包装,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达到包装环保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刘副理事长告诉记者,他前不久已经拿到了信息产业部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者应当保证,自2003年7月1日起实行有毒有害物质的减量化生产措施。”这项措施如果出台,将对家电包装产生法律效应,应该引起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而如果企业能在前期的包装设计上便注意到这一点,那后面的问题便能轻易化解。
对于包装企业,刘副理事长希望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设计理念,关注新材料和新技术,如轻量软包装、透明包装、礼品包装、人性化设计、真空吸塑等,注意生产的源头和终端控制,确保整个流程遵循LCA分析法和“3R+1D”原则。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