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华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有一名普通的挡车工,16年如一日,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默默耕耘在七尺车间里,她就是气流挡车工汪桂芳。16年来,她出勤率99%以上,16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在车间举办的操运会上,12次获得一等奖,2次获得二等奖,连续3次被车间评为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2004年获“县巾帼建功先进工作者”。
常言说“好儿不进钢,好女不进纺”,但汪桂芳带着对纺织事业的热爱,1989年她跨进了东至华源公司(原东至纺织厂)成为一名气流纺併条挡车工。自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她就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最出色的纺织工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刻苦钻研操作技术,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学习技术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就有收获。1990年,厂里组织“操运会”,她作为一名新工代表车间参加比赛,应知应会考了全优,她这匹黑马惊动了评委。辛勤的付出,换回了丰厚的回报。一顶顶桂冠纷至而来,16年里,她参加过厂里组织的多次“操运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1-200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车间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2004年又获得“县工会系统巾帼建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6年来,汪桂芳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振兴企业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2003、2004年,企业改制重组,公司曾两次停产。在这期间,汪桂芳的思想与公司保持一致,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她积极劝说离开岗位的姐妹尽快上机恢复生产。在她的带领下,气流纺车间在公司生产车间中第一个全面恢复生产,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创造出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为了企业,她不计个人得失,1992、1996、2002年,气流纺车间经历了三次大型的设备改造、停产,部分姐妹趁此机会外出打工挣钱,而她一直坚守在家待命。当别人谈及此事时,她说“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企业就是我的家”。
近年来,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品种翻改日趋频繁,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许多职工对操作技术不适应,但她仍迎着困难上,只要是生产需要,她毫不犹豫地抢在前,干在先。特别是在高温季节,由于纱脆易断,有些同事在操作时满腹牢骚,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时,她积极主动地向这些同事们传授操作技术,并耐心地做工友的工作,她的一言一行感染了身边的同事,使得大家凝心聚力去攻克操作技术的难题。
“一花独放不是春,群芳竞放春满园”,汪桂芳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从2003年起,她主动请缨担负起培养新学员的重任,把多年来掌握的操作技巧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新工人。2004年招收的新工,在二个月内就实现了独立上机操作,从而打破了公司内学员6个月见习上岗的历史。同时,车间各项产量指标、质量指标都在她挡的机台上实验推广。2005年5月,安徽日报社百名记者东至采访团在公司采风时,有两名记者被汪桂芳一丝不苟的的工作态度和娴熟的操作本领所吸引,抢拍了她的工作照。自此,她又成为车间乃至全厂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为企业对外宣传创造了一个平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汪桂芳默默耕耘在生产第一线,努力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社会的尊重,用朴实的言行执著地追求着更高的目标。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