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等10个单位完成的煤矿巷道高效安全支护成套技术创新体系及应用项目,目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负责人康红普,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首席专家、巷道支护室主任、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巷道矿压理论和支护技术研究。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15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本,获专利5项。被授予“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我国煤矿主要是井工开采,需要在地下开掘规模巨大的巷道,巷道支护是直接影响矿井安全、产量与效益的关键技术。本项目针对我国煤矿巷道特点,开发集理论、方法、材料、机具、工艺、仪器和技术规范于一体的巷道支护成套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巷道支护技术,解决复杂困难巷道支护难题,加快我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大幅度提高煤炭产量与效益,明显改善巷道安全状况。
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锚杆支护理论、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动态信息设计法与软件、高强度树脂锚杆与锚索支护材料、锚杆钻机与快速施工技术、矿压监测仪器及技术、锚杆与注浆联合加固技术及综采放顶煤、深部开采等复杂困难条件巷道支护技术。通过16年连续进行巷道支护技术科技攻关,取得了8项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
该项成果已推广应用于我国20个省(自治区)的58个大中型矿区,取得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我国煤矿巷道支护技术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开发的巷道支护成套技术为煤矿提供了首选的、高效安全的巷道支护方式,是继我国煤矿成功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以来,采掘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它深刻地改变了矿井的开拓部署与巷道布置方式,对我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煤炭产量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及安全状况的改善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