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一年来,色织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色织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我国色织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更多的是严峻的挑战。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色织行业必须与时俱进,建立快速反应的市场机制,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生产适销对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以促进行 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色织行业今年的主旋律。
装备水平普遍提高
近年来,色织行业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质量创新提供了有力保证。
色织企业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设备陈旧落后,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两年来,国家实施了几期“国债贷款”、“双高一优”等专项技术改造基金,积极鼓励、支持色织企业加大、加快技改投入,新建不少高起点的色织、牛仔项目,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为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强了色织行业的发展后劲,为努力实现提高色织产品的国产化率和扩大出口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我国筒子染纱和经轴染色生产能力增长迅速,2002年筒子染纱新增生产能力达 21万吨/年,经轴染色发展比较缓慢,但色织行业排头兵企业均已具备染纱先进设备。织造装备全面提高,无梭化率大大提高,其中牛仔布的无梭化率已接近95%左右,成为纺织各行业之最。
色织布和牛仔布后整理装备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一些大企业集团扩大了后整理生产线,引进了定型机、预缩机、液氨整理机和先进的试化验测试、质量检测设备,为提高色织、牛仔高档产品质量创造了优越条件。
供大于求竞争加剧
2003年色织布、牛仔布的生产总量仍将增长,供大于求的矛盾和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必须引起全行业高度重视。
近两年来的色织行业市场形势发展较好,企业产销两旺,利润回报较高,引起国内纺织业界的广泛关注,纷纷瞄准色织、牛仔行业,投资热情十分高涨。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省市新建、扩建和转产色织、牛仔布和服装的规模型生产企业不断涌现。
牛仔布生产线的设备、工艺、操作、管理等与色织生产线相比,较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因此,牛仔布行业发展更加迅猛,我国牛仔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已基本形成以广东地区(新塘、顺德、开平等)、江苏的常州地区、山东的潍坊地区为主的三大牛仔布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生产能力占全国的60%。如广东地区牛仔布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年产量已高达9亿米左右。常州地区的一个湖塘镇就能生产牛仔布2亿米以上。跳跃式发展使牛仔布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演越烈,加剧了同行企业间无序竞争,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利益,且损害行业的整体利益,容易引发对我国的反倾销。目前已有少数小规模的牛仔布企业出现停产情况,牛仔行业已进入新一轮低迷调整期,牛仔布市场潜伏着较大的危机。
高档色织产品消费需求量增长仍然是趋势,只要产品能适应市场需求,就会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中低档色织产品供求矛盾很突出,产品的利润空间很小。由于国内外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日趋激烈,虽然2002年销售总量有所增加,但是色织、牛仔的销售价格均有所下降,因此,盲目重复建设的后果是生产过剩,无序竞争必然会影响行业的 发展。重复建设问题已成为行业的焦点,需引起高度重视。
立足创新寻求增长
有关专家认为,2003年,行业要加大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色织产品的特点是小批量、多品种。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色织产品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02 年色行业开发了不少新产品,价格可观,利润丰厚。但是多年来我国出口的色织产品大多数是按客户提供样品组织生产,自主设计、开发的出口产品数量较少,而且中高档色织产品均比较单一,产品雷同,造成同行之间激烈竞争,出口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减少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目前发达国家利用高新技术开发科技型纺织产品,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抢占中国市场,我们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提高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
色织产品创新应着重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原料多样化。充分利用多种原料开发多种纤维混纺、交织产品,提高色织产品的多样性、舒适性、服用性;
二是充分运用织物组织、流行色彩及各种花饰线等巧妙设计,通过CAD先进设计手段,使色织产品风格突出,个性化、时尚化、艺术化,以满足崇尚个性、时尚、休闲消费人群的需求,同时能为国内服装界提供优质、丰富多彩的时装面料,减少色织产品的进口量。总之,色织面料的创新开发必须与最终产品的消费定位紧密结合。
三是采用先进的后整理工艺技术开发功能性产品,同时研究提高面料的质感、舒适性整理技术,给色织产品注入新的活力,可大大拓宽色织产品的销售领域。
加强自律,提高整体竞争力是行业重要工作。色织行业是对外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针对目前色织行业的市场形势,必须加强行业自律,以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针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市场,要转变观念,改变以价格竞争为主的模式,转向以质量、环保和服务取胜的模式,以分散式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向集约、规模化经营模式,增强行业的集中度和综合竞争能力。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国内外市场网络体系,充分运用快速反应机制,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全方位、多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
质量创新,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是今年的一大战略。
色织产品的质量创新对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而产品标准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入WTO后,产品标准必须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色织产品标准是质量创新的重要内容。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修订了《涤棉色织布标准》。在世界贸易格局日趋自由化发展的今天,绿色壁垒将成为一种最大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绿 色生产”、“绿色技术标准”等质量创新工作,积极获取国际公认的质量、生态、环保等体系认证,做好应对绿色壁垒的各项工作,迎接全球绿色革命的挑战。
名牌产品可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引导行业的流行趋势。色织企业应努力树立品牌意识,在特色产品中培育企业自己的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品牌运作的投入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获得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