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口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蚕丝类商品还是绸缎类商品,其出口金额的增幅都大于出口数量的增幅,并且,印染绸等深加工产品的增长幅度要大于蚕丝类等原料性产品。由此表明,丝绸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加快了科技进步,提升了产业结构,开发出了许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从而提高了整个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了丝绸产品的出口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从目前情况看,促使我国丝绸行业较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首先是国际丝绸市场有所好转,特别是在高档服装上,一些国际品牌开始较多地使用丝绸。二是丝绸产品品种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耗丝量较大的丝绸产品(如蚕丝被、丝绸家纺用品等)已成为市场畅销、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产品。三是丝绸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从高档丝绸标志检测产品看,部分丝绸面料水平已接近国际水平。
今年上半年的蚕桑生产也取得了丰产增收的良好成效。据对江苏、浙江、山东、广西等12个蚕茧主产省(区、市)春茧收购情况的统计,桑园面积930.8万亩,同比增长7.7%;发种量614.4万张,同比增长9.7%;蚕茧产量23.2万吨,同比增长9.4%;鲜茧平均收购价格876.8元/担,每担收购价格较去年同期增加104.5元,同比增长11.9%。据反映,春茧质量普遍好于往年。
春茧收购秩序保持了基本稳定。受市场趋好的鼓舞,今年新茧上市较早的两广地区开秤收购价格就达到了1000元/担以上,引发全国大面积收购开始前的形势较为紧张,不少地区反映今年可能出现“蚕茧大战”。面对这种情况,国家主管部门加大了市场调控,及时投放了国家厂丝储备,稳定了国内茧丝市场价格,使今年春茧收购没有出现“大战”硝烟。使蚕茧原料与丝绸生产和产品出口保持了同步增长,茧丝绸行业实现产销基本平衡。
但是,我国茧丝绸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回避,最突出的首先是电力供应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其次是要防止茧丝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涨而造成对整个行业的不利影响。在目前情况下,茧丝价格适当提高,如提高5%,甚至10%,业内还是可以接受的,在这个范围内,原料价格的提升能够有效传递给丝绸后道工序,并促使出口产品价格的合理提升,有利于茧丝绸行业农工贸产业链的健康稳定运行。但如果茧丝价格在短时间内上涨幅度过大,将会造成后道加工和出口都难以消化,不仅会使后加工企业面临亏损经营,同时由于新的出口报价突然增幅过大,势必造成客商处于观望而影响正常贸易,减少订单量。同时,印度政府对我国出口的真丝绸缎实行反倾销调查还无定论,这一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冲击也是不小的。而另一方面,由于蚕茧价格的大幅提升,将会激发蚕农的养蚕热情,促使蚕桑生产超常增长。这一减一增,将会打破目前茧丝绸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造成供大于求的不利局面。这种情况一旦出现,茧丝价格又将面临多年的调整,也将会给正常出口贸易造成不利影响,最终拖累整个行业。
进入7月份以来,业内各方尤其是对市场非常敏感的国外客商不仅加强了对在手合同的履约,同时,也加强了对茧丝原料的购进和储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又一次在发生着集聚作用,使得茧丝价格走势脱离了原来正常的上升通道,进入了加速上升阶段。20/22旦3A级白厂丝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不到18万元/吨上升到了21万元/吨以上,短时间内的涨幅接近20%。
面对这种形势,让人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丝绸产品重又体现出它应有的高价值;担忧的是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每次茧丝价格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长达数年的连续向下调整,每次调整都会给整个行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况且,由于茧丝价格在短时间内涨幅过大,已经给丝绸织造及服装出口企业带来了较大困难。
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