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多是马后炮 已缺乏实质意义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者:许爱琴来源:北京晚报

日期:2006-6-21 9:38:00编辑:zhangxin

【正文】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海马、马自达、北京现代等厂家相继宣布降价,从表面上看对消费者来说应该是件大快人心之事,毕竟买车比以前便宜了。

但大凡在此之前逛过车市、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其实厂家用“高性价比”、“引发价格地震”等语句大张旗鼓地宣布降价以后的价格,在经销商处早已经与其持平,甚至有的比其还要低很多。

京城海马某4S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厂家宣布降价前我们早就是这个价位了。如果现在购买福美来,可以在继厂家调价后的基础上再有6000至8000元不等的价格优惠,而二级经销商的优惠幅度更大。”与福美来相似,上周新M6、伊兰特、御翔等在经销商处的成交价均比厂家宣布降价后的官方价要低,且其经销商均一致表示,“在厂家宣布前这个价位我们执行已很多时日了”。

事实上,很多品牌厂家宣布的所谓官方降价,从京城车市来看,往往是要滞后经销商一段时日的。处在市场一线的经销商早已或明或暗地执行了这个价格,甚至还要低一大截。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竞争愈演愈烈以及市场销售惨淡,目前绝大多数厂家对经销商私自降价优惠的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太离谱、销量又能上去,一般对经销商的让利行为也就默许了。所以,目前厂家站出来宣布降价,几乎都是马后炮,其最大的意义莫过于是让产品降价优惠变得光明正大、产生短暂的轰动效应而已,厂家降价对消费者来说已经缺乏实质意义。

正基于此,让多数厂家感到失望和痛苦的是,在轰轰烈烈地宣布降价之后,往往遭受的却是一瓢凉水——市场反应平淡、短期内很难出现产品销售迅速提升的情况。据记者了解,最近厂家宣布降价的几款车销售情况比以前并没有好多少,“咨询的人多了,但销量没有明显上涨。在短期内销售不会立竿见影的,这已经是惯例了”,某品牌销售人员如是告诉记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