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次英语四、六级考试几乎都要爆出作弊丑闻,今年则是考试没结束,答案就上了网。为了遏制舞弊之风,有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措施,但从实际效果看,这些防范措施被不断突破,收效甚微。
据1月10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
1月8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未结束时,其标准答案已经在网上公布。近年来,每次英语四、六级考试几乎都要爆出枪手代考、考场抄袭等丑闻。从某种程度上讲,四、六级考试的权威性已经大打折扣,而且丧失了公正性和纯洁性。
考场舞弊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预期。对于在校生而言,取得英语等级证书意味着可以顺利拿到学位,可以增加寻找工作的筹码。对于已经工作的人而言,等级证书和职称、福利挂钩。可见,薄薄的一纸证书其实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在科举考试时代,读书人也存在舞弊动机,各种舞弊手段也是五花八门的,不过,它对整个考试选拔和任用机制并没有构成实际的威胁。相对而言,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各种考试中的舞弊行为越发难以控制,造成的危害也比以往大得多。
说到底,我们的社会还没有以真才实学作为用人的惟一标准,而是特别在乎那些构成“人才”的外在形式,比如各种证书等等。当然,证书对于人才的甄别来讲的确可以节省选拔的成本投入,在人才市场处于供远大于求的情况下,这种很难说正常的任用标准自然会有张扬的余地。选拔者的急功近利心态不仅破坏了良性的人才市场生态,而且造成了被选拔者心理的失衡,为他们采用考场的非正常手段提供了“恶”的借口。这从应试者那矛盾的心态就可见一斑——他们一方面鄙视这种选拔的形式,同时却希望能够以投机取巧的方法获得它的认可。
为了遏制考场日益猖獗的舞弊之风,考试部门出台了许多措施。比如使用数码摄像机,将考试者的真实资料录入系统,比如禁止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比如延长交卷时间等等。但从实际效果看,这些防范措施被不断突破,收效甚微。由此可见,考场舞弊已经不能靠技术上的改进制止得了。监考技术上的改进,反倒促成了更多猫与老鼠之间的游戏方略。
鲁迅说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简而言之,考场舞弊者以及围绕考场而获取不当利益的人不过是傀儡而已,他们在所谓的考试产业中跌宕起伏,操纵他们的,则是一个已经扭曲变形的人才任用和选拔体系。
然而,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一些要求取消英语等级考试的呼声也是不切实际的,在找到最佳治疗药方前,这个庞大的体系仍将依据惯性向前运动。不过,针对这个体系的改良是必须的。近日有新闻指称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考试法》,“乱世用重典”的思路或许是对的,只是立法者也将面对一个考验,即如何厘定舞弊者的行为究竟属于道德谴责的范畴,还是属于法律惩戒的领域。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国家级英语等级考试还将继续。而考场内外的博弈也仍将继续。 (编辑 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