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形势发展给人的感觉是虽然表面平静,但是我的耳朵里每天都能听到隐隐战鼓擂动。虽然低沉,但力量雄浑,似乎跟浑身的血液在共振。在这声音背后,我们到底准备到什么程度了?我们还需要再做些什么?这鼓声什么时候能真正擂响,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让它坚持下去吗?
战争力量中人的因素第一我不反对,但技术和装备决不能轻视。我们再也不能象《红河谷》里那样让别人屠杀,虽然气节和傲骨别人摧不垮,但是我们的生命同样可贵。日本的南京大屠杀让我们激愤不已、蒙古和满清的屠城同样让我们无法忘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决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虽然如果在战争中真出现这种情况我还会义无反顾当用我的刺扎敌人持刀的手。
有人分析我国目前的先进技术并不大量装备,而是一边研制一边装备。我觉得这个策略很好。避开了浪费大量国力去装备可能很快被淘汰的技术(如果这样,就有可能象苏联一样被拖垮),而真的到战时,以我国的制造能力完全可以很快地大量生产。但这一策略的前提条件必须是持久战,如果是闪击战,则等不到大量改装生产线并组织生产,战争可能就已经结束了。
但是,真的成了持久战后,象苏-27、苏-30、日炙导弹这样的东西,到时候我们能生产吗?
回想英阿马岛之战,阿根廷失败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啊!利器握于别人手中,如果我们的敌人开个比我们高得多的价码,到时候别人凭什么一定要把它给我们呢?当阿根廷四处寻求再获得几枚飞鱼导弹的时候,它是什么样的心情啊!我们现在是不是也站在象它类似的境地呢?我没记错的话,号称我们国产的J-10配备的发动机和雷达也还是进口的。而一直帮助我们的以色列在我们跟美国人开仗之后它还能通过各种途径支持我们吗?
也许有人说,实在不行我们还有核武器呢。但是如果是因为常规武器相差太大或严重短缺,打不过别人就用核武器,我们是不是理亏呢?这样的战争结果决不会有任何利于我们的东西,即使是打完之后其它国家调停也决不会给我们争取什么利益。
我不太清楚目前军事科研的实际情况,也许我们的韬光养晦的策略在遵循“国有利器、勿视于人”的古训,如果是这样,那我会很开心。但是从我接触到的民用技术的情况来看,我真的很担心,看看CPU、SDRAM等等,我想大家也会明白我的担心。
我们怎么了?我们有没有办法?我们该怎么办?
我觉得,我们完全有能力、有办法,但是我们并没有走到正确的路上。
今年国家科技奖公布后有一个电视专题,这个专题中别的我都没记住,但是有一点让我无法忽略:我们的科技部长在介绍这次的成绩和特点时,提到了一个似乎让人高兴的事,那就是自然科学奖的获奖人大部分都来自祖国香港。但是,当我听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的心却猛地悬到了半空!大陆这么多的科研单位,这么多的科研人员,自然科学的奖项竟然没有香港多,这说明什么,难道香港比大陆的科研人员在这方面更有天赋吗?当然不是!华罗庚、陈景润、钱学森等等前辈就是例证,当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号称只要有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取得科研成果的我国科研人员怎么可能在自然科学方面没有天赋呢!那么解释只有一个:根本就没有很多有才能的人真正在做基础研究!
为什么会这样呢?政策和全社会的心态使然。我国的“科教兴国”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可是这些年来科学技术能力在世界的排名中却一直在下滑,为什么?是国家不重视科技吗?不是。现在连企业也在天天叫着重视科技、重视人才,不惜重金聘用科技人才的事并不少见。可是,在骨子里,人们对科技的理解很有局限性,特别是很多官员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它们对科技的理解是:工具!是产生业绩和效益的工具!如果一个科研规划要花上十年左右时间才能出成果甚至有可能会不出成果、会挤占掉可以用于吃喝和腐败用的经费,那这个科研规划几乎没有可能通过。
现在普遍的国民心态就是浮躁,什么都要快,一个项目两年不挣钱就别想活下去;学生想学的东西最好是学两天就能挣钱;科研人员做的事情最好每天能出一篇论文(否则就没人给经费了)。
有人总是说我们的东西不如外国的,新技术的东西是“比不过别人的”。其实我们完全有能力做过别人,看看那些外国人不肯给我们的东西吧!别人真不肯给了,我们就都能做出来。但是只要能买得到的,似乎我们永远也做不出来。
关于科研能力,我自己也做过尝试。98年左右,学校里还没开过集成电路设计课,此前美国的某个视频处理芯片在国内很赚了一把,我就想看看设计那么一个东西倒底有多难。结果两年不到的时间,用FPGA设计并验证了一个更难的视频处理芯片。当然,只有一个人,做不了专用集成电路,也不可能做的很优化,但是我摸着了这个底。我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中国人的能力问题,而是决策、投入、耐心和决心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想做一个稍长一点的规划,单位就总是觉得花了钱不能马上产生效益,百般阻挠,结果只好作罢。然而过了两年,我原来规划的东西在应用中要用上了,要我三个月做出来!没有相关的基础积累,怎么做?这下他们来劲了:花了那么多钱,每天不知道在做什么没用的东西,要用的东西你做不出,那我们只好买别人的了。简直气死了!有些东西别人也没有,没有办法,他就逼着你拼命做,好不容易拼死拼活做出来了,根本就没有测试、验证阶段,立即上马,然后他们又有说词了:看看,自己做的东西就是没有国外的好,没有国外的稳定。呵呵,也算知道为什么国货比进口货差的一个原因了。
讲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也烦了,我们到底怎么做才能行呢?关键是国家要重视,特别是要重视人,不能再有宁愿买一堆永不使用的高档仪器也不能把钱发给穷得要算计是用自行车背仪器还是坐一次出租车的科研人员的事了(好象现在好一些了?),也不能因为科研人员有些事不太计较(其实真搞科研的人没功夫去想那些玩手腕的事情)就有点“好欺负”的感觉,把人的积极性打掉之后事情就很难再做了。
加强基础学科研究是一个基础之基础。这是个长效的事情,现在开始也许有些晚了,但这事本身是个长久之计,非做不可。
目前形势也急得很,我觉得还可以有一些变通的方法,国家可以组织一些象样的科研项目,但第一步招聘人员全送到国外相关的企业或科研机构中去(这些人应该有间谍的素质和爱国热情),等他们积累好了之后,再在国内迅速形成队伍。
等到科研人员不用再为科研经费而去巴结官员(或者自己变成官员)、不用再为科研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而成天担心队伍的稳定性的时候,我敢保证中国的科技实力的名次决不可能再往后排了。
努力啊,同胞们,让我们团结一致敲响各条战线隆隆不息的战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