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庆祝大选获胜的集会上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安治平摄
今年元月10日,年过花甲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正式开始又一个7年任期。而那些与他同时代的、苏联解体后的第一代领导人,或已溘然长逝,如阿塞拜疆前总统阿利耶夫;或已黯然下野,"玫瑰"革命让格鲁吉亚"银狐"谢瓦尔德纳泽神伤不已;或已流亡异乡,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阿卡耶夫至今客居莫斯科。
唯有纳扎尔巴耶夫,深受国民的爱戴,统治安如磐石。
炼钢7年锻造钢铁意志
纳扎尔巴耶夫是位铁腕政治家,他的执政风格与他的经历不无关系。他是牧民的孩子,有过7年冶金工人的经历。机声隆隆、钢花四溅之间,炼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与科学家出身的阿卡耶夫相比,纳扎尔巴耶夫显然更能体恤民众的疾苦。上世纪70年代,纳扎尔巴耶夫踏入政坛,1989年当选哈共中央第一书记。戈尔巴乔夫有意提拔这位"出色的少数民族干部"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但形势风云突变,苏联大厦于顷刻间坍塌。1991年12月,他高票当选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任总统,带领这个新兴国家踏上征程。
在国民心目中,纳扎尔巴耶夫有着豪爽的性格、敏锐的判断力。与那些行事保守的官僚、敛财炫富的实业界精英不同,他极具亲和力,锐意改革,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顶梁柱。
哈萨克斯坦人对1996年的迁都记忆犹新。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地处南方,气候宜人,高楼林立,是中亚有名的温柔富贵乡。但为加强对北方俄罗斯族的控制、推动北部地区发展,纳扎尔巴耶夫不顾反对,毅然作出了迁都决定。当年的阿斯塔纳,名为阿克莫拉,是哈萨克语中"白色坟墓"的意思,全城仅有2家宾馆和3个酒吧,人烟稀少。官员们都不愿抛下家眷,迁往新址。
10年过去,今日的阿斯塔纳,已成为中亚地区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部俄罗斯族的离心趋向受到遏制,城市开发引来全球投资,哈萨克斯坦人终于尝到了迁都的甜头。
应对有方粉碎"颜色革命"
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颜色革命"后,去年12月4日举行大选的哈萨克斯坦备受关注。纳扎尔巴耶夫最终经受住了考验,以91.01%的得票率一举戳破了"颜色革命"的谶言。面对"颜色革命"的威胁,纳扎尔巴耶夫吸取了格鲁吉亚的教训,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控制;吸取了吉尔吉斯斯坦的经验,修改选举法,规定从竞选拉票工作结束至正式结果公布,禁止游行集会,以"保障选举委员会能够正常工作"。
纳扎尔巴耶夫深知,美国是"颜色革命"的推手。因此,他一贯注重与美国的关系。美国开始对伊作战后,哈萨克斯坦在中亚头一个表示愿将机场提供给反恐联盟军队使用;美国觊觎里海石油,力主兴建巴库-杰伊汉输油管道,尽管从经济角度来说对哈并不很合算,但纳扎尔巴耶夫还是决定向该管道供油;在美国从乌兹别克斯坦撤军一事上,纳扎尔巴耶夫的评价也相当低调。赖斯在选举前访哈,曾经会晤反对派领导人,纳扎尔巴耶夫出人意料地保持了缄默,这体现出了他不凡的政治胸襟,难怪赖斯说"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民主改革的典范"。
但纳扎尔巴耶夫并未因此怠慢俄罗斯。他让俄继续使用哈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基地,在独联体峰会上坚决支持俄罗斯成立统一经济空间的计划,还表示将与俄罗斯联手加入世贸组织。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民主之争、天然气之争中大伤元气,但哈萨克斯坦却从哈俄合作中收获颇丰。凭借长袖善舞的外交功夫,纳扎尔巴耶夫成为独联体地区屈指可数的、令美国和俄罗斯同时满意的领导人。
立足独联体打造欧亚大陆中心
曾有学者说,谁控制了哈萨克斯坦,谁就控制了中亚,进而控制了欧亚大陆。哈地扼中亚要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它拥有里海60%的石油储量,还是世界第三大产铀国,其他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
但纳扎尔巴耶夫对国家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哈萨克斯坦处于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上,北有俄罗斯,南有国力蒸蒸日上的中国,又被美国觊觎,处于三国角力之处,纳扎尔巴耶夫在外交上慎之又慎。他还扬长避短,将哈萨克斯坦定位为"欧亚大陆的中心","连接迅速发展的三大区块中国、俄罗斯和穆斯林世界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纽带"。
哈萨克斯坦穆斯林人口占57%,以俄罗斯族为主体的基督教人口占40%。苏联解体后,其他国家纷纷掀起排俄浪潮,政府高官都由本民族人担任,但哈萨克斯坦不一样,国家电视台一直有俄语节目,政府中重要的职能部门如自然资源部,其部长什科利尼克便是俄罗斯族人。因此,哈萨克斯坦的民族关系相当融洽,没有出现吉尔吉斯斯坦式的南北矛盾,也没有费尔干纳谷地那样的火药桶,宗教极端势力在这里难以生存。
纳扎尔巴耶夫主张独联体一体化。他深知,苏联时代建立起来的血脉及经济联系,是无法彻底割裂的,地区一体化是消除贫困的合适手段,也是遏制恐怖主义的有效措施。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他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统一经济空间的积极支持者,希望以独联体为平台,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在处理国内问题上,他并不像阿卡耶夫那样,一味迎合美国,推行民主。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的采访时,他表示,在失业人口多、生活水平不高的国家,这样的民主只会将自己弄得声名狼藉。
去年7月,纳扎尔巴耶夫65岁生日时,普京在发给他的贺电中非常中肯地评价他的一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从零开始,建起了一个独立国家。只有非凡的人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