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3月24日)我们四川大学的一些军事爱好者,在成飞的邀请下,来到位于成都黄田坝的成都飞机制造厂.接待我们的是一名工程师,在成飞家属大院的食堂前他向我们介绍了一下成飞的大体情况和纪律,
一、进入厂区后不准拍照,不准拣拾车间里的下脚料
二、手机一律关机,带照相的,不准掏出来,否则罚款200大元不说,还要去国安喝茶(成都的国家安全局离成飞很近!)
三、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
在这三大纪律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参观。先从结构件生产车间看起,然后是液压件车间,再后来是蒙皮成型车间,最后参观的是总装车间。但是我们“看到的成品只能是我们成飞的重头产品歼-7系列”(工程师语),不过最后为了安慰我们情绪,他又带我们参观了正在静力测试的FC-1。
不过细心的观察我还是发现了一些东东,可能我水平有限,还请诸位,多多指教:
一、在结构件生产车间,我偷偷的眇了一眼,生产计划书,上面赫然写着“J-10S——————15~20”,我没多看就被一旁的安全员“提醒”了,所以我搞不懂这上面的15~20是什么?月产?季产?是整机?还是单一部件?
二、再蒙皮成型车间,我们听讲解说我们飞机蒙皮一般采用“人工”、“拉伸”、“冲压”和“特种”成型。我们看到最常见的是“拉伸”和“人工”成型。拉伸成型是需要一个模块的,上下模块间,放蒙皮板,再去冷加工,车间里堆放了大量的这种模块,模块外面用红漆写着型号格式是“J-7E-XXXXXXXX”,车间工作台上加工的一水是老七,可堆放着大量的“J-10S-XXXXXXXX”和“FC-1XXXXXXXX”,说实话歼-10的多于FC-1的,那是不是说10号机要大批生产了?理由不充分?那你继续看~~~~~~~~
三、参观了几个车间后我们都感觉到两点……1。几乎所有车间只有一般在生产,另一半多是在施工,施工量好大啊!全是要刨开地面水泥,再重新埋机床的底座,另外还有一栋还是两栋车间楼在兴建;2。车间的数控机床占据多一半的空间,仅从外观上看都是比较新的,我学的不是工科不太懂这个,所以不好说,不过我看了几台机器的铭牌,竟全是2003年后的机器!!!!
四、我们与工程师攀谈中,他说了几个东西,不知泄密没有:他是总装车间的,他说目前我军已经装备了一百架以上的10号机,他是总装的,飞机出厂都要经他的车间,所以我想他的话应该有一定分量的。还有他还提到说成飞超过沈飞是必然的,因为有一个未来的大项目很有可能给成飞,他说的很暧昧,不知他说的大项目是不是第四代重歼的项目???
五、我们近距参观FC-1的2号机(静力测试的那架),发现它的表面加工与老七并没有太大差别!全是铆钉铆接的~~~~~~~~无语啊,以往我一直以为FC-1的制造工艺会很高,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毕竟是外贸机,工程师说FC-1其实可以作的性能更好,但中国留了一手,怕当年越南的悲剧重演啊!
还有一点顺便说一下,那个工程师透漏说10号机今年10月有望解密,到时我们可以参观成品机了~~~
上周我在美言的群里说会发照片给各位,看来我只能食言了,没办法管的太严!!!不过我偷着用MP3把和工程师的谈话录下来了,不知道传上来没有,里面有些摸棱两可的东西,我想听下诸位的看法,不过即使传上来了,由于录的时候是用单声道效果不是很好,希望大家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