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168驱逐舰对决日本海军高波级驱逐舰!
Ⅰ、军事报道链接:
“牧波”号最新多用途驱逐舰加入日本海上舰队
2004年3月18日,日本著名的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造船厂正式向日本防卫厅海上幕僚长古庄幸一递交了该厂建造的“牧波”号驱逐舰交接书。紧接着,古庄幕僚长有些亢奋地将海上自卫队队旗授予了该舰舰长岩泽明。
这艘“牧波”号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新一级驱逐舰—“高波”级驱逐舰的3号舰,于2001年7月开始铺设龙骨,历时2年8个月才得以服役。老实说,当“牧波”号的两位“哥哥”——“高波”号和“大波”号问世时,并没有引起世人太多的关注。而这次“牧波”号入役却非同凡响,立即引起亚太各国高度的关注与警觉,因为这是日本海军入役的第100艘驱护舰,标志着日本海军战舰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此后日本舰艇将重点发展能“先发制人”的远程打击能力。
Ⅱ、分析与评论:
日本海军最新的高波级多用途驱逐舰的1号、2号舰于1998年批准建造,首制舰“高波”号(DD110)于2003年3月服役。1999-2001年间,日本决定每年再建造一艘高波级驱逐舰。高波级标准排水量达到4650吨,满载排水量6300吨。日本海军的高波级驱逐舰在海军九、十舰队中是排水量仅次于金刚级驱逐舰的日本海军第二大驱逐舰。从它的制造数量上可以看出日本海军的老传统—即同型号军舰的数量一般在四艘以上。以保障日本海军的四大主力舰队的力量均衡增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海军首次批量制造四艘两型驱逐舰,这就是被国人赞不决口的江南四杰052B、C型驱逐舰168、169、170、171等四艘大型主力驱逐舰。这是中国海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完成167旅海级驱逐舰以后的最大批量的造舰行动。新一代的驱逐舰排水量似乎比上一艘167舰的大了几百吨,但170号有1000吨的差别。在外形上,两舰都采用了目前相当流行的隐身设计,因为这样可以最低限度的减少作战时的发现概率。而且看起来也相当美观。168舰的隐身性由于该舰整体设计虽然十分低矮,但下水之后原先十分整洁的外型在之后的舾装过程中因为设备的安装而变的拥挤不堪;而170舰有点不同,舰桥设计的虽然很高,但表面却十分干净;下水快1年了其外部变化基本不大,这主要归功于该舰采用了VLS系统以及相控阵雷达技术。但是考虑到052C型驱逐舰毕竟是中国海军第一款安装新的国产相控阵雷达装备,同时也是中国海军第一次安装有国产远程采用垂直发射方式舰空导弹的军舰。估计即使在投入服役后,其实战能力和国产武器系统的整合也需时日。所以我还是主要对中国海军的168、169这两艘使用成熟技术的军舰和日本海军的高波级驱逐舰进行一些综合作战能力的分析对比。
㈠中国海军的052B型168号驱逐舰:
作为国产第三代多用途驱逐舰,168“广州”舰号采用水线以上外飘,上层建筑内倾的隐形主流设计舰形,转角以圆弧过渡,烟囱沿用青岛舰的红外抑制装置,加上降噪系统,其雷达、红外、噪音隐形能力达到先进水平。052B全长164米,宽17.2米,长宽比9.5,满载排水量7500吨以上,是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均匀的远洋型大型驱逐舰。
168舰的主要武器系统:
1、舰炮:
168舰的主炮采用了一门“中国版”的法国克勒索.卢瓦尔公司研制的单管100毫米紧凑型舰炮。该炮是中国引进法国专利后的国产化产品,该炮主要用于攻击海上目标以及防空,也可反导弹和执行对岸轰击任务。炮塔采用了隐身设计。炮弹初速870米/秒,身管长5500毫米,射速10~90发/分,对海上目标,最大射程17500米,有效射程12000米;对空目标的最大射程为8000米,有效射程6000米;炮重17000千克,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射速高、反应时间短等优点。在20000米距离上对目标的单发命中概率可达0.7~0.8。
2、近防炮:
168舰上采用的是一种我国最新研制的7管30毫米近程防御系统“火神”速射炮,从外形上来看,该炮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荷兰的“守门员”防御系统。据传,该系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为降低成本、简化后勤,采用了我国引进的俄罗斯AK-630型近防炮上的现成炮管,但数量有所增加,为7管,速度达到了惊人的5800发/分,其反应速度快、可靠性好、命中精度高、威力大,整体性能超过了目前各国海军普遍使用的“密集阵”、“守门员”等近程防御系统,具有很强的反导能力。伺服系统采用运算发达器,功率放大采用数字脉宽调制系统,并首次应用闭回电路的射控技术,可休整弹着偏差,推动系统为交流电式。与“守门员”不同的是,该炮没有搜索雷达,缺乏跟踪扫描多目标追踪能力,其1/K波段多普勒追踪雷达可以自动切换来消除镜象反应,而ODF-730光点追踪仪反时间应低于3秒,测量精度0.3米位。
3、反舰导弹:
在168舰的烟筒和机库之间,配备了4具四联装反舰/反潜导弹发射装置,使该舰的反舰导弹携带量达到了惊人的16枚!具体型号上因为“鹰击”系列的最新改进型,即C803反舰导弹。导弹射程在150千米以上。C-803反舰导弹是我国“鹰击”8系列反舰导弹中的第三代改型,也是性能最好、攻击能力最强的一种反舰导弹,其长度较C-802更长一些,为6.86米,翼展1.18米,弹径0.36米,全重850千克,战斗部为重180千克的半穿甲型,采用了延迟及触发引信,掠海飞行高度为35米,在距离目标5千米处下降至距海面5-7米,最大射程180千米,单发命中率为95%以上。C-803延续了C-802的弹体气动布局,长度似乎较C-802的6.4米更甚,其上保留了C-802的小型涡喷发动机结构,弹头整流罩较前者略为尖细,采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此外,折叠式弹翼的前面有一接收资料链的天线,可接受舰艇、直升机、甚至卫星的导引,也是分辨C-803同之前型号的主要识别标记。
C-803采用了高亚音速巡航,超音速终程俯冲攻击的作战模式。助推器先将导弹加速到高亚音速后由涡喷发动机接管,此时助推器脱离弹体。当外部资料链或导弹自身弹上计算机启动终程攻击程序后,二级火箭发动机点火,涡喷发动机脱离,导弹进入俯冲飞行状态,此时的导弹将在离目标20-30公里处达到1.3~1.5马赫的低超音速,取决于是否需要作战术机动动作。
4、防空导弹系统:
中国海军168舰主要的其它装备的舰空导弹和中国海军从俄罗斯引进的现代956EM上安装的防空导弹相同,安装的是有单臂式SN-12无风可担负舰艇和编队的防空作战任务,全天候多通道的舰载中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SA-N-12是一种性能较为先进的舰载防空导弹,最大射程达到48千米(对飞机)、15千米(对反舰导弹),最大射高17千米;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式,重70千克,采用近炸引信及触发引信,杀伤半径达18米。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两发齐射对飞机的杀伤概率为81%~96%,对反舰导弹的杀伤概率为43%~86%。导弹采用弧形弹道飞行,可有效地拦截距海面3~5米高度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
该导弹有4个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的搜索、跟踪、照射均需专用雷达的导弹作战模式,直接利用MP-710坐标搜索雷达的目标信息,取消跟踪制导雷达,形成了新的搜索、照射的导弹作战模式。这样,既简化了系统结构又增加了拦截目标的火力通道数。因此,该系统的作战效费比高。
二是导弹采用了弧形弹道拦截超低空目标,可有效地消除海杂波及镜象多路径效应对导弹制导的影响,因此,该系统具有拦截掠海反舰导弹的能力。
三是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有较灵活的适装性,火力通道数可根据载舰装备的制导雷达的情况而定,最少为2个,最多为12个,可装备1500t以上的各类舰船。
四是系统可接收舰上指控系统给出的二次目标信息或自主地进行作战,亦可独立作战。并可指控高射火炮作战,构成弹炮结合的防空系统。
5、反潜武器系统:
近程反潜系统由168舰上装备有2座3联装改进型“白头”型反潜鱼雷系统和舰艏两座6管81式反潜火箭发射器,每座各弹24枚,可攻击4公里处300米深潜艇,并能发射最新被动声自导反潜火箭。舰桥前两舷4座18管122毫米多用途火箭炮,对岸及对舰射程11公里;发射箔条及红外干扰弹能在4公里处进行欺骗或冲淡式干扰;并能使用新型反鱼雷诱饵弹和拦截弹。“白头”鱼雷是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仿意大利A-244S鱼雷设计的一种轻型反潜鱼雷。该雷长2.75米,口径324毫米,射程15公里,航速35节、最大下潜深度500米,采用铅酸电池做动力。该鱼雷即可由水面舰艇携带,也可以由反潜直升机挂载。
中程反潜系统168舰上也有可能装备了新型的“长缨1号”反潜导弹,和C803型反舰导弹共用发射装置。长缨一号反潜导弹(CY-1)的最大射程约20公里,弹头为仿制的MK46反潜鱼雷。该舰的远程反潜系统由卡莫夫设计局设计的卡-27反潜直升机担任,卡―27采用了无尾桨的双桨共轴式构型,旋翼系统由两副全铰接的三桨叶共轴反向旋转的旋翼组成,旋翼直径为15.9米,折叠时为4米,机宽4米。卡―27总长为ll.3米(无旋翼)和12.25米(折叠),高5.4米,动力装置是两台涡轮轴发动机,每台功率2257轴马力。&127;该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26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为25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6000米,最大航程800千米,续航时间4.5小时,机内最大有效载重40b0千克,最大外挂载重5000千克。卡―27基本反潜型主要装备有机头下的360度搜索雷达、多普勒雷达、敌我识别器;平尾上的两个雷达告警天线、后机身及其尾部的两个电子支援措施的天线罩以及机身腹部的很长的武器舱??升机可在5级海况下起飞作战,作战半径达200公里。
6、作战海空搜索雷达
168舰上的雷达系统以俄制装备搭配国产雷达,构成了“中俄合璧”的雷达系统,主要有:
(1)“乐台”反舰导弹制导雷达
该雷达是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SS-N-22反舰导弹的标准制式设备,工作在D/E/F波段,主要装备于俄海军现代级、无畏级等大中型作战舰艇,主要用于反舰导弹的中途雷达制导,还具有对空对海搜索能力,天线外罩为一个直径3.2米、高4.5米的长套筒形,顶部呈圆形。罩内装有一圆抛物面反射体该雷达,控制距离在120公里以内。但168舰上未装备俄罗斯的SS-N-22导弹,所以该装置也被认为可以制导C-803导弹,一来可以说明该系统的通用性十分好,二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舰载直升机的劳动强度,更有利于战斗力的发挥。
(2)搜索雷达以及防空制导雷达
168号驱逐舰上装备的搜索雷达是俄罗斯的“顶板”三坐标对空/对海搜索雷达。
“顶板”雷达也是当今俄罗斯海军的主力装备,普遍装备于各型驱护舰上,性能十分先进。其工作在E/H频段,缝隙天线背靠背倾斜安装而成,扫瞄率比单面雷达提高了一倍。该雷达除具有对空、对海目标侦测的能力外,还有空中管制和低空补盲的功能。其主要特点是抗电子干扰强、自动化程度高,性价比佳。
168装备的是最新型的MAE—5。在原有型号基础上,MAE-5的发射功率翻一翻,达到90kW,最远有效距离仍为300公里,但对战机和导弹的探测距离提高了20%,分别达到230公里和50公里。
此外,168舰上在烟囱位置还配置了一套517型“八木天线阵”对空/对海远程预警雷达,该雷达改良自1950年代的苏联515型旧型雷达,使用一具旧式的八木式架状天线,不过设备已经全面提升。
517雷达虽然没有稳定基座,在大风大浪下的精确度会降低,但就一具搜索距离达350km的长程雷达而言影响实在不大;而且此种雷达使用的宽波束对于侦测匿踪飞机似乎较为有效,所以仍被中国海军一直沿用至今。该雷达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在极其复杂的电子环境下工作,搜索距离为180公里,能探测隐身一类的目标。该雷达普遍装备于中国海军舰艇上,可以说是中国海军的标本装备。
(3)防空制导雷达
168舰上装备了4部MR-90型"前罩"火控雷达,F波段,用于控制“施基利”系统装备SA-N-12防空导弹。
除以上设备外,168舰上还装备有1部347G型火控雷达,I波段(用于反舰导弹和100毫米炮)、2部EFR-1“谷灯”(RiceLamp)雷达、1部RM-1290型导航雷达,J波段以及一套GDG-775型光电指挥仪。
㈡、日本海军的高波级驱逐舰:
高波级多用途驱逐舰整体设计沿袭村雨级,因此整体布局及大部分装备都与村雨级相同,所以被日本方面称为村雨级改进型。这是日本对未来一段时间周边作战环境进行评估后的决定。当然这不等于高波级就是村雨级的翻版,其内在的大量改进,几乎可以说是全新设计的。
高波级的基本数据:标准排水量4650吨,满载排水量6300吨。舰体全长151米,宽17.4米,高10.9米,吃水5.3米,主机为4部燃气轮机,双轴输出,总功率44.1兆瓦,最大航速30节,乘员175人。装备的武器有:MK41型VLS导弹垂直发射系统1部;90式舰对舰导弹四联装发射架2部;127毫米单管舰炮1门;20毫米“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2座;3联装轻型鱼雷发射管2座;搭载SH-60J直升机1架,机上可装12.7毫米或7.6毫米机枪。1、空前强大的舰载作战武器系统
布置在前甲板主炮后位置,原先MK48平台改为了反舰导弹发射平台。90式反舰导弹是日本自行研制的第二代舰载反舰导弹,其外形与美国“鱼叉”极为相似,整体作战性能与美国最新的“鱼叉”RGM-84D相当。90式导弹弹长5.09米,弹径0.35米,弹重667千克,最大射程150千米,具有扇面发射能力,弹翼折叠后存放在密封的圆形发射筒中。导弹采用了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宽频带频率捷变主动雷达导引头和先进的数字式计算机,中段为惯性制导,末段为主动雷达导引头制导,可对20千米处的水面目标进行锁定。战斗部为重230千克的半穿甲爆破型,带有延时触发引信和近炸引信。导弹在巡航时的飞行高度为30米,在末端攻击时下降到5米,在距离目标3千米时可突然跃升而后俯冲攻击目标,以降低被拦截的概率。如此改进后,海麻雀防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配置方法就比以前要灵活许多,可以根据任务内容和对方实力等条件自由配置两种导弹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MK41垂直发射系统还可以为以后海上自卫队装备巡航导弹进行硬件上的装备,由于日本现阶段出于种种考虑不能研制这种远程攻击性武器,而未来战时又很有可能要单独遂行对远程陆上目标的精确打击任务,在战时一旦需要,只能使用美国的装备。而MK41系统,本来就可使用“战斧”一类的巡航导弹,至于前期的技术战术训练,则可以通过日美之间的各种联合训练、演练、演习和人员交流进行,这种训练和交流是非常频繁的。假设将来需要对朝鲜半岛或其它地域的陆上目标进行攻击,仅这一艘“高波”号,就可以携带29枚巡航导弹,其攻击力还是相当强大的。这样也可以在战争初期一定程度上弥补美国海军远程奔袭的时间差。
再则,为了搭载机身比SH-60J长400毫米的SH-60K直升机,扩大了机库的容积,并为将来装备的机载反舰导弹和反潜鱼雷等弹药预留了位置。在村雨级上为了便于直升机进入机库,起降甲板偏左舷从降落位置到机库设有一条滑行轨道,可以将直升机牵引进入机库。而高波级采用E-RAST助降系统,并且使用了和直升机驱逐舰相同的双滑道设计。但高波级只有一个降落点,所以两条滑道在降落点上会合,形成了Y字形。直升机可从降落点沿滑道推向左舷或右舷。高波级还重新设计了飞行员及机务员休息室,改善他们的居住的条件。
2、舰载防空系统:
“高波”级在舰首主炮后装有一具32单元的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可用来发射“海麻雀”近程舰空导弹,这也是除“金刚”级外第二种采用这种发射装置的导弹驱逐舰。由于其所具备的多用途性,使其在使用上比“村雨”级装备的MK48型垂直发射装置在作战使用上要灵活得多。MK41型发射装置最多可装29枚“海麻雀”舰空导弹(有3个发射单元被起重机所占用)。“海麻雀”是目前西方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近程舰空导弹,“高波”级目前所使用的是RIM-7M型,是目前各国使用最多的一个型号。RIM-7M型导弹弹长3.66米,弹径204毫米,弹重227千克,导弹最大射程17千米,最大作战高度5千米,动力装置为一台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2.5马赫,采用WAU-17/B聚能爆破战斗部,重40千克,引信是双功能的主动雷达近炸及触发引信,采用的是半主动雷达制导,肯有较强的抗电子干扰及低空反导能力。在执行防空作战时,首先通过舰上的对空探测系统对来袭目标进行探测跟踪,依靠舰上一部OPS-24有源相控阵雷达来提供目标信息。OPS-24型雷达是日本在9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一种舰载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90年代初开始装备使用。OPS-24型雷达可以完成远程对空警戒及探测,对作战飞机进行引导;进行中距离目标的搜索及指示,对导弹实施控制和中段制导,对超低空目标进行扫描及跟踪等。其对空探测距离可达到210千米,对低空目标探测距离在40千米以上,可同时跟踪150个海空目标,并可对舰载的“海麻雀”舰空导弹进行中段制导。其开线采用水平360度旋转,仰角采用程控电扫,可提供半球式覆盖,数据处理时间短,反映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
“高波”级前后共装有2部FCS-3型照射雷达,该型雷达是“村雨”级使用的FCS-2-31型改进型,提高了雷达的抗干扰和对低空目标的跟踪能力,且在处理速度及跟踪精度上有了提高,每部可一次跟踪照射两个距离25千米以内的空中目标(而原FCS-2-31雷达只能照射1个目标),因此,全舰可同时功击4个空中目标。除“海麻雀”舰空导弹外,“高波”级前后还各装有一座“密集阵”1型近防武器系统,组成“高波”级的最后一道对空防线。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其三位一体设计,即将搜索雷达、跟踪雷达、火炮各分系统全部装在一个基座上,因此其反应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装舰性非常好。“密集阵”系统的火炮为M61A1型6管20毫米转膛炮,可使用高速穿甲弹,最大射程3000米,炮口初速900米/秒,对反舰导弹的有效作战距离为1500米,射速可达4500发/分,可在来袭目标前形成密集的弹幕,对多批次的目标进行多次的持续射击。其炮架上设有KU波段搜索跟踪雷达,采用4套背*背式天线,并采用了闭环弹着自动修正技术,可对目标进行自主搜索跟踪及射击。跟踪雷达对典型反舰导弹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0千米,跟踪距离为7千米,全系统反应时间只有4.5秒。由于口径的限制,“密集阵”系统弹丸的威力并不能保证有效地摧毁来袭的大型反舰导弹。对于突破舰空导弹及“密集阵”这两层防御的反舰导弹,“高波”级最后只能依*舰上的2部OLT-3型综合电子战系统及4座9管MK-36型干扰弹发射器来进行最后的软对抗。OLT-3型综合电子战系统是日本开发的美国SLQ-32(V)型电子战系统的仿制品,具有截获率高、系统反应速度快及覆盖范围广的特点。3、反潜作战能力;
反潜能力上,其舰壳声呐属于新型装备,但是具体型号和性能尚未公布,其3联装鱼雷发射管使用的Mk46-5鱼雷将MK-46系列鱼雷原先的单航速制改为双航速制,在搜索阶段采用低航速,增强了在浅水区对付潜艇的能力,而且其导引头修正信道可以确定声呐探测的声音是否为真正的脉冲回声,并能够补偿消声瓦造成的信噪比缩小现象,可以更加有效地对付装有消声瓦的现代潜艇。在对付深k50鱼雷,最高水下航速能够达到55-60节,对日本周边地区可预见的水下威胁都有一定的对抗能力。其选用SH-60K巡逻直升机。SH-60K是SH-60J的改进型。它加长了机身,配备逆合成孔径雷达、低频主动声呐和前视红外传感装置,配有反潜鱼雷、反舰导弹等武器,提高了直升机的反潜巡逻能力,对海搜索能力也有大的提高。。“高波”级标准的反潜防卫圈半径扩大到200公里。
㈢中国海军052B型驱逐舰对决日本海军高波级驱逐舰:
作为中日两国海军二十一世纪的舰队主力战舰。虽然日本海军高波级的数量是中国海军052B的一倍。通过这两型军舰的建造数量可以说这就是中日两国海军力量增长的真实写照。看来中国海军的造舰速度不是太快;而是相对日本海军的扩充速度有些滞后。
对这两种同为大型多用途驱逐舰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海军052B型驱逐舰和日本海军高波级驱逐舰的主要差距还是因为军舰的作战指挥系统的现代化程度造成的,中国海军的168舰上的雷达系统、反潜武器、防空系统确实打下的俄罗斯海军的烙印。所以网上有人戏虏的称它为中华现代级军舰。只是在舰上最主要的作战武器——反舰导弹是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C-803反舰导弹。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因素可以说和安装在高波级驱逐舰上OPS-24型雷达是日本在9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一种舰载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90年代初开始装备使用。OPS-24型雷达可以完成远程对空警戒及探测,对作战飞机进行引导;进行中距离目标的搜索及指示,对导弹实施控制和中段制导,对超低空目标进行扫描及跟踪等。其对空探测距离可达到210千米,对低空目标探测距离在40千米以上,可同时跟踪150个海空目标,并可对舰载的“海麻雀”舰空导弹进行中段制导。其开线采用水平360度旋转,仰角采用程控电扫,可提供半球式覆盖,数据处理时间短,反映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而中国海军168号驱逐舰上装备的搜索雷达是俄罗斯的“顶板”三坐标对空/对海搜索雷达。“顶板”雷达也是当今俄罗斯海军的主力装备,普遍装备于各型驱护舰上,性能十分先进。其工作在E/H频段,缝隙天线背靠背倾斜安装而成,扫瞄率比单面雷达提高了一倍。该雷达除具有对空、对海目标侦测的能力外,还有空中管制和低空补盲的功能。其主要特点是抗电子干扰强、自动化程度高,性价比佳。
如果说雷达的对来袭导弹和飞机作用距离两者差别不大。可是在对来袭目标的发现能力和对作战飞机进行引导;进行中距离目标的搜索及指示,对导弹实施控制和中段制导,对超低空目标进行扫描及跟踪等,日本军舰在这方面就技高一筹。对比中日海军这两型驱逐舰的反舰导弹,无论是在主动攻击能力还是在弹头攻击力度和导弹本身的抗干扰能力上中国海军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比中国海军的168舰日本海军高波级武备相对于村雨级的改进主要是主炮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主炮由村雨级使用的奥托·梅莱拉62倍口径76毫米炮改为金刚级上使用的奥托·布莱达54倍口径127毫米炮,该炮虽然重量较大,近40吨重,但射速比美国的MK-45型127毫米炮高一倍,达到了45发/分,使用非增程炮弹时,最大射程23千米,而且可以发射所有北约国家为该口径炮研制的全部弹种。采用该炮之后,不仅炮弹威力大为提高,而且口径增加之后,其采用各种制导炮的余地也就相应增大,精确打击能力增强。如果其使用激光制导炮弹,甚至是GPS制导炮弹,对付陆上点状目标时相当有效。在未来的登陆战斗中,当前线部队遭到点状目标阻击时,只要通报目标的位置,或使用激光照射器对目标进行照射,就可完成一次标准的精确打击。制导炮弹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各种导弹,多舰齐射时的射速也不是远程导弹攻击能够相比的。至于垂直发射系统,高波级将村雨级上使用的MK48系统和MK41系统统一为MK41一种,高波级的前甲板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单元数增加了一倍。由于中国海军的168舰没有安装上述作战武器系统,所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海军未来综合作战型驱逐舰的发展方向。
但是在防空武器系统方面由于168舰上安装的是面防空导弹;而日本海军的高波上只安装的点防御垂直发射的舰空导弹。所以在这方面中国海军的168舰占有一定的优势。
在两国海军的由舰载直升飞机和舰载声纳、反潜鱼雷、反潜导弹组成的水面舰队的远、中、近程反潜力量对比方面。无论是机载反潜搜索雷达和反潜声纳系统中国海军052B上的卡-28反潜机和日本海军高波级驱逐舰级上的SH—60K反潜机各有特色]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它的反潜作战由垂直发射的“阿斯洛克”完成,最大射程20公里er而中国海军的052B型驱逐舰上一样安装有长缨一号反潜导弹(CY-1)的最大射程约20公里,弹头为仿制的MK46反潜鱼雷。SH-60K是SH-60J的改进型。它加长了机身,配备逆合成孔径雷达、低频主动声呐和前视红外传感装置,配有反潜鱼雷、反舰导弹等武器,提高了直升机的反潜巡逻能力,对海搜索能力也有大的提高。。日本海军高波级的反潜防卫圈半径扩大到200公里。中国海军的168该舰的直升机平台可起降一架卡莫夫设计局设计的卡-27反潜直升机,卡―27基本反潜型主要装备有机头下的360度搜索雷达、多普勒雷达、敌我识别器;平尾上的两个雷达告警天线、后机身及其尾部的两个电子支援措施的天线罩以及机身腹部的很长的武器舱,内装声纳浮标、磁探仪、鱼雷、深水炸弹等。直升机可在5级海况下起飞作战,作战半径达200公里。这样看来在两国军舰的远、中、近程反潜系统对比中,中日两国海军这两型驱逐舰的反潜能力水平相当。
总之除了在舰载雷达和作战电子系统中国海军的168舰存在一定的差距外,在舰艇总体作战能力综合能力方面中国海军168舰和日本海军的高波级驱逐舰相比存在的差距已经没有中国海军现代级和日本海军金刚级主力驱逐舰那么明显,这不正是说明中国海军面对与日本海军的技术差距在逐步缩小。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走向蓝水,并且要重新成为世界海洋大国的国家,中国海军一定能够在经过不懈的能力在十年以内全面赶超日本海军为中华崛起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