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来自12集团军的老兵,我的父亲也是一名12军的老兵。在这里,我要大声呼喊还我12军的迟到已久的荣誉。
上甘玲战役不是15军一个军打的,真实的情况是最艰苦的日子是15军挺过去的,但最辉煌的战果是12军创造的。
众所周知,15军在上甘玲战役之前只是一般的部队,所以当时放在了总部所认定的次要方向--上甘玲。战役发起后,15军打的很顽强,很有牺牲精神,但是,在抵御了美军的重点突击后,15军战斗力严重削弱,很多建制单位急剧减员。在此情况下,三兵团王近山代司令员报志愿军总部批准,将刚执行完战斗任务,准备赴休整地休整但途经上甘玲地区的王牌部队12军加强给15军指挥,完成战役任务。此时,出现了一个我军战史上从未有过的事例。15军军部指挥12军所属部队战斗,12军李德生副军长(当时王近山是三兵团副司令兼12军军长但代三兵团司令,李德生是12军副军长但代12军军长。{此细节我也不甚清楚,大概如此吧})则成立了一个前沿指挥部,在接受15军的指挥下指挥12军部队。据说这是因为15军已经在此战斗了二十多天,已经熟悉了战场情况,而他们的指挥机关并未受到多大损失。
为什么说最艰苦的日子是15军挺过去的。因为据我的父辈们说,当时15军经过二十多天的战斗已经无力再战,但也为12军取得了宝贵的经验,12军在充分借鉴15军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新战法,减少了己方人员的损失,狠狠打击了敌人,最后,12军独立作战了四十多天,上甘玲战役胜利结束,而12军人员损失远远低于15军(此战役历史二个多月)。
简单举一例子:15军当时派部队坚守阵地,一个连上去了,打了一段时间(有一天的,也有几天的),人消耗的差不多了,又派一个新的连上去,原来连队未受伤的人员继续留在阵地上,时间长了,一个阵地上甚至有好几个营或团的不同连队的人都留在上面,不便于沟通指挥。电影上甘岭中一个坑道中有好几个单位的人就是其真实写照。而12军则上一个连队上去,打一段时间,消耗的差不多了,则全部撤下来,再换一个新连队上去,如此一来,既便于指挥沟通,又能保留战斗骨干以备下步补充兵员后保持部队的战斗力。
举例二:15军怎么守阵地我不清楚,但12军守阵地,阵地当面平时只留几个人观察,大部人员隐蔽在火炮死角或坑道内,待敌炮火准备后开始进攻时,人员才从隐蔽地进入作战阵地,如此一来,战斗减员自然减少。最多时一个连队能固守一个阵地达一个月之久。题外话:刚刚去世不久的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胡修道当时就是一个入伍不满一年的新兵,就是采取此战术,和一名卫生员一起二人坚守一个阵地达三天之久。事后,卫生员牺牲,而他则成为志愿军两名活着的特级战斗英雄之一。(听我父亲说,胡修道经常受邀参加朝鲜的重大庆祝活动,多次受到金日成接见)
为什么外界宣传只提15军,那是因为一开始确实就是15军打的,所有的宣传导向都指向15军,而那个年代的人是不好意思去争这个荣誉的,毕竟12军也是在15军的指挥下作战的,但我认为12军的历史功绩不容遗忘,遗忘就是对所有牺牲在战争中的12军官兵的漠视。作为一支同时拥有两个“百将团”的英雄部队,光荣的历史是赢得下一场战争胜利的保证。
我期望12军的军旗能飘扬在台北“总统府”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