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安齐奥——祭奠逝去的勇士,也写给那些自以为西方尊重士兵生命的朋友
欢迎各位来到安齐奥滩头,我们将在二十四小时内在德国的集中营里再次会面——如果你们还活着的话。”这是二战中美军大红一师战史里记载的一位老兵对刚刚登上滩头的新兵蛋子说的玩笑话,但这在当时,却没人当此话为玩笑。
要了解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焦心,如此后怕。话就得从1943年的意大利战役说起。当年,北非和西西里战役的胜利结束对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致于使得盟军统帅部盲目乐观,忽视了在西西里战役里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也丢掉了乘胜解放意大利的有利时机。等盟军把庆功酒喝安逸过后,意大利已经不再是丘老先生常说的“欧洲的软腹”,德国的凯塞林元帅及麾下的数十万德军已经密布在意国的领土之上。所以,仅就从战略上说,西方的英美就不是一个尊重士兵生命的主儿。西方的高层军事统帅们面对战争,总是强调这个困难,哪个麻烦,就是想把所要求的一切都拿倒手,什么都给考虑清楚(包括投降),万事具备,胜利只象探囊取物那样容易后才展开军事行动——可惜的是要是有这样十全十美的事,那猪都可以当司令。不打无把握之战,但发扬到极致就是优柔寡断。真不知这些头头们仔细想过没有,自己准备充足啦,德国人是不是也该准备充足了。只可惜基层的官兵,上层失误的代价往往却需要他们的鲜血去偿还。
好了,以后的事谁都知道,登陆过后的盟军在意大利中段卡西诺山区遭到了早有准备的德国伞兵的顽抗,一时陷入了困境。这时为了打破僵局,老丘提出了在卡西诺防线后方登陆的计划,地点选在了安其奥。内容要点用一句话说就是在卡西诺后方,离罗马不远的安其奥滩头登陆,出其不意地攻克意大利境内重要的交通枢纽罗马,彻底断掉卡西诺地区德军的补给和后援。要说这个计划的本身,确实非常大胆和果断。但可惜的是提出这个计划的偏偏是老丘——一个不信命运却又屡遭命运玩弄的人——一战的时候老丘坚持要在土耳其的达达尼耳海峡登陆,结局是他丢了海军大臣。二战的时候,老丘坚持要在巴耳干登陆,结果安其奥一役差点让他丢了首相。而更糟糕的是,这场战役的指挥权落到一些假仁假义,满口尊重士兵生命的庸将手里。
开始的登陆非常顺利,德军根本没想到盟军会有如此果断的行动,安其奥滩头仅有的不足三营的德国驻军根本不堪一击,其残余力量仅仅控制了通往罗马的道路益口。这时要是盟军统帅果敢一点,组织力量向罗马突击的话,那么这次被命名为“野猫”的作战计划就真的是大获全胜。后来的事实证明当时安其奥到罗马之间,除了点残兵败将,根本没有其他德军力量。而且就算那点残兵,也无法组织象样严密的防线。一支美军的机动侦察队就在早些时候曾到达过罗马城郊。但盟军的败笔接连而致。先是指挥官只满足与设立桥头堡,在桥头堡建设没完成前——也就是说在自己的司令部没有巩固前,不愿冒险攻击罗马。而在名义上提出的理由就是,在前进基地没有完备前,任何冒失的进攻都会导致士兵不必要的损失。好一个不必要的损失,就在盟军统帅犹犹豫豫,全心全意建立自己基地的时候,德国开足马力征调援兵。原先被盟军突然袭击打得晕头转向的凯塞林在发现盟军将领的懦弱时,立马又恢复了信心,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野心。居然开始打起围歼登陆部队的念头。表现之一就是他严禁从卡西诺前线抽调部队,而从意大利北部、希腊、德国调动了大量的二线部队及装备,其中包括著名的“多拉”大炮(460毫米)。安其奥滩头的盟军长达近一年的噩梦开始了。由于盟军的草包统帅不仅没有拿下罗马,甚至连滩头附近的高地都没从原先那几个德国海防营残部手里夺过来,使得德军顺利换防。凭借高地的优势,德国的“多拉”巨炮可以任意而准确的蹂躏海滩上的盟军部队。而仅仅是凭着盟军占优势的海空军,片头那位美军军士的话才没有最后实现。
一场漂亮的突袭居然最后能演绎成长期的消耗战,最后的胜利仅仅是因为德国在受到东线的沉重打击和第二战场即将开辟的压力,后继无力而取得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对那些满口尊重士兵生命,尊重士兵权利的庸将们的一个巨大的讽刺。
现在,请那些以为西方爱惜士兵生命的国内朋友们细细品味,西方真的就如同他们所说的那样爱惜士兵生命吗?我还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导致安其奥滩头灾难的盟军将领在德军的包围形成没多久,就以体力不继的名义卸去了指挥权,丢下因为他乱指挥的满盘乱局,回到了后方休病假去了。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对前线士兵的背叛。不说别的,如果换做是一直被西方所丑化,称之为专制、蔑之为无人性的苏军,这方面就要比西方做的好。
如今,冷战过去了。我们的国家改革呢、我们的社会开放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说法。这并不奇怪,也令人欢迎。但中国古人讲“兼听则明”,就是说收集信息和看待问题的时候要全面,不要偏听偏信,更不可先入为主。那种以西方军事影视或一些奇谈怪论为依据,排斥自己一方看法观点,甚至以西方观点来怀疑自己政府的做法是不是过于武断或毫不留情呢?至少在很多西方的指责中就包括了连指责方在内都没有完全实现或根本没有实现的理论。比如在此文中提到的西方军界常常了以自傲的尊重士兵生命,不随便抛洒士兵鲜血的观点,他们可曾真正做到?
有几句话,心里话,一直憋在胖子心里,不吐不快。
有的人爱拿二战中盟军和苏军巨大的伤亡说事。而巨大的差距似乎证明专制国家就是不如民主国家爱护士兵。但我提请说这种话的朋友注意以下几个事实:
1、盟军的伤亡小,并不在于他们的将领有多么爱护他们的士兵,而是在于他们有占优势的飞机大炮支援,步兵攻击都纯属捡漏。
2、盟军物质力量丰富,远超过苏军,更不要说当时的中国。战场救护基本随叫随到,还有大量的通用机动车辆运输,而苏军除了坦克,连进攻用的装甲运兵车都凑不齐,步兵趴在坦克上冲锋也是形势所迫。这点跟我们在对越战争中很相似。
3、法西斯德国对待苏联和西方态度有根本差别。我想这点不用我多说,大家都能了解理会。可笑的是在已经领略了一次西方的极端民族主义的疯狂后,当今的一些人还会把文明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西方人身上。别的不说,单单伊拉克美军虐囚事件,就是这种西方基督文明歧视其他文明的另一种表现。只有以为自己的种族、文明先进其他民族的时候,才会有改造其他民族,假扮上帝的欲望。
4、反观西欧几次大的二战战役,如安恒、阿登,在没有空军的时候,在自己的物资力量要打折扣的时候。西方战史反映出的无一不是双方尸山血海,血流成河。从没说哪个将军为了爱护士兵而轻易放受伤士兵下战线,提到最多的还是巴顿的耳光,101师指挥官的豪迈。这是不是也从西方自身反驳了那些以为西方在战场上还讲人权,讲民主的朋友们呢?
大战过去大半个世纪了,东西方还在各说各话,都认为自己在那场解放战争里流血最多,贡献最大。但有一个战役,就是东西方都不会吝啬赞美其顽强,歌颂起悲壮的地方——塞瓦斯托波尔。其实西方历来对苏军战役看不上眼,与塞瓦斯托波尔同名的斯大林格勒,莫斯科保卫战虽然西方承认,但前者有盟军的北非胜利相呼应,后者有西方的租借法案说事,所以西方的欢呼总是三心二意,调查苏军牺牲了多少人比调查德国战死了多少人更加积极。只有在塞瓦斯托波尔,西方才重视苏军的抗战,并不在一味相信曼斯坦因报上的伤亡比例。究其因,我想大概当年老德早就想到了今世的纷争,所以用多拉重炮东西方各来一下,扯平了事。所以至今双方各自在同挨过这种重炮的地方惺惺相惜,各留情面。反正贬低另一家无能,居然在二十世纪还挨这种过时的巨无霸的轰击也就等于在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