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友的帖子《军报:中国军人必须牢记中日甲午之战的教训!》,文中的观点(金一南的观点?)也即答案:主要是因为军风毒化。我承认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在军事强国战略上犯了“军事大跃进”的错误!
对于咱们大陆国家而言,海军是一支防御的力量,更是进攻的力量,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和打造,譬如以前的强国如西班牙、英国以及当今的美国,他们的海军之所以称雄一时无不都是在很多战火中洗礼出来的。而他们的衰败往往和海战的失败有很大关系。譬如二战时的日本就是在几次大海战中被美国重创导致了日本军国主义从进攻转入防守,而美国则越战越勇最终打到日本列岛。
当时的李鸿章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在军事上为洋务运动保驾护航。而他却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北洋海军的发展之中,志向不可谓不大,却犯了最致命的错误。
首先,咱们一直是大陆国家,发展海军必然有个比较漫长的思想转变的过程,不是买了军舰就能搞定的。北洋海军建成以后既不勤于操练,更没有实战的学习。后来一下子就和小日本海军对决,唉!
其次,海军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过于复杂难以很快驾奴,咱们工业基础太薄弱了。造一个军舰并掌握它比造一个大炮复杂太多了。花那么多钱买了很多吓人的军舰,用起来就不熟悉,打起仗来更难得心应手。甲午战争时打到后来用军舰和小日本对撞,这其实就是一种陆战的思维惯性。
第三,相对于陆军而言海军是个高消耗的军种,维护成本太高也太难。譬如一个军舰打烂了,基本就报废了。而一个炮车打烂了,还比较容易维修。
有人统计,不算南洋海军和广东、福建水师,仅建成北洋海军就耗银3000万两。另有统计说,清廷为海军的总投资在1亿两白银上下,等于每年拿出300多万两白银用于海军建设,平均占年财政收入的4%强,个别年份超过10%。这样的数目与比例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谓不高。现在咱们的国防开支才多少?
试想,如果把当时发展北洋海军的人力和财力用到发展陆军上面(海军当然也要搞,规模要小),几十艘军舰变成几万门大炮形势就不一样了,结果就会不一样了。首先利于维护国家稳定,谁分裂轰谁,动荡了就很难开展洋务运动。
其次,可以有效防止敌人从陆上入侵。二战时,德军坦克比苏联的先进很多,但是苏联坦克数量是德军的上十倍,最终把德军的坦克部队打败了。说白了,就是说当时台湾可能还要丢,但北方领土就不会丢那么多了,而台湾以后可以慢慢收复。
其实解放后为什么毛主席优先发展两弹一星而不是航空母舰呢?发展核武器有就能统一台湾吗?答案是否定的。有技术原因,更有战略原因,就是要先求自保,先求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保护住了大陆本土的基本安全才谈得上一切!
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要加大力度发展海军了,一方面国家的海洋利益的比重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咱们的陆军已经能确保本土安全了,而且咱们也具备了这个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