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F-111战斗机采用的就是并列座舱,该机于1964年12月完成首飞后参加了1967年的巴黎航展,在航展上F-111以其庞大的身躯和优异的性能而成为了当时最耀眼的“超级明星”。美国媒体称之为“20世纪最好的武器”。苏联代表团中有一个人此行专门就是冲F-111而来,此人是来自苏霍伊设计局的奥列格·萨莫伊洛维奇。萨莫伊洛维奇拍下了100多张珍贵的照片,并在笔记本上给每张照片都加了详细的说明,这些在后来设计苏-24(即北约情报中的苏-19)时都帮了大忙。
但是F-111的核心电子设备没办法在航展上搞到。1967年7月1日,《纽约邮报》报道称,五角大楼将6架F-111A战斗轰炸机派往越南准备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军方领导人看到这一消息立即展开对F-111的捕获行动,苏联专门更换了驻越南军事专家代表团领导层,由防空专家、最优秀的夜航专家弗拉第米尔·阿布拉莫夫将军担任专家代表团团长。
然而为了防止泄密,苏联专家需要完全可靠的渠道秘密进入越南,而且很可能要多批多次进入。同时如果一旦顺利搞到了F-111,那么回程的秘密运输将更加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圆满地完成任务,那就必须得到中国方面的配合。
在面临共同的帝国主义分子的疯狂扩张上,中国和前苏联永远是无间的战友。面对美帝国主义者在越南败露的狼子野心,中苏很快统一了意见,中方愿意配合苏联专家团的行动。但是此时的前苏联也已经慢慢蜕变,不再是能够包容一切的社会主义同盟领袖,处处防范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害怕中国获得F-111技术后自行发展战术轰炸机,威胁苏联远东军区的安全,因此没有向中国透露这次行动的这正目的——捕获F-111,而是假称支援越南北部的防空力量以防止美国飞机侵入中国。
但是中国当时及时识破了苏联的谎言,但是为顾全大局并未当场戳穿,而是先配合苏联的工作,等到返回的时候再与苏联交涉。
1967年9月27日,43名苏联军事专家乘苏联飞机抵达北京,然后乘中国的飞机从北京到了与越南接壤的广西南宁。最后,分乘两架越南的安-24飞机抵达河内的加兰机场。
1968年3月17日,6架期待已久的F-111战斗机抵达泰国塔克利机场。在作战中先后有3架F-111分别在1968年的3月28日、3月30日和4月22日损失。其中4月22日的F-111是被苏联方面完整“劫持”的。当时一架F-111A正在执行任务,苏联专家通过无线电干扰切断了它与基地的联系,苏联飞行员驾机升空迫使其在北越的内排机场降落。执行迫降任务的飞行员就是安西菲洛夫将军。
飞机拿到了,机身和机组成员必须送到苏联。让F-111直接飞到苏联,两名战俘飞行员是绝对不可靠的。苏联专家希望能够走陆路经中国返回苏联。但是此时的苏联政府无论如何不肯相信中国,也不愿意透露半点关于机密的F-111的任何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举步艰难的中国很难花费如此巨额而珍贵的资金秘密安全运送如此巨大而复杂的F-111来帮助一个根本不信任自己的伙伴。于是苏联于1968年5月7日,由“阿历克谢·托尔斯泰”号将拆解的F-111从越南的海防港运到苏联西伯利亚。
不过这次行动中国并不是没有任何成果。一方面,中国已经收到了空军战术技术飞速发展大潮的冲击,发展新一代新思想指导下的作战飞机势在必行,因而这次事件某种程度上催生了歼轰7计划;另一方面,通过这次事件我方获得了一部分F-111的残骸,其中包括一个完整的弹射座舱。F-111的弹射方式非常特别,并不是单个飞行员弹射,而是整个并列座舱连同两名飞行员一同弹射,座舱落地后两名飞行员再爬出座舱等待营救.因此我方获得的座舱从飞机上弹射后安全着地,所以非常完整,对并列双座座舱的设计有很大参考价值。
通过对残骸的分析,我国立刻开始了对F-111的研究工作,并在仅一个月后的1968年6月就形成了完整的研究资料,为今后开展研究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文章称,经过长时间的方案酝酿后,歼轰7方案在1980年被批准以“一机两型”“串座先行”的设计原则进行发展。然而经过论证后普遍认为西飞技术储备不足,坚持慢速发展并列型方案也很难保证串座型的发展,因此空军要求的并座方案随后放弃发展。
文章透露,最新型“飞豹”歼击轰炸机是根据空军提出的“预先接装,领先使用”原则下进行的,所以尚未定型就装备了部队。
文章认为,“飞豹”空军型完全有可能按照作战领域、作战需要衍生出相应的改进型号。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战略轰炸型。而“飞豹”凭借广大的打击半径,完全可以在战略轰炸型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改装发展出一种核攻击型。还可以通过改进是增加电子战设备,改进环境控制系统,重新安排座舱布局并加装或换装一些电子设备,发展出“飞豹”伴随电子对抗型。仅需要对电子系统进行相应调整,挂带反辐射导弹,就可发展出“飞豹”反辐射型,而“飞豹”机身庞大,气动外形不用作过多改变,仅通过改换雷达和电子设备,挂载中程空空导弹,承担远程截击和防空巡逻任务,发展出空防型。
F-111 Ardvark(土豚)
F-111 战斗轰炸机是美国通用动力和格鲁曼公司联合研制的一种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变后惊翼飞机。该机的特点是航程远、载弹量大、能全天候攻击,主要用于在夜间和不利气象条件下执行常规和核攻击任务。
该机原本是为美国空军和海军研制的,由于各自的任务要求不同,难以兼顾。当时,美国军方提出研制一种能满足空军的战术对地攻击、又能满足海军舰队防空和护航要求的通用战斗机。为满足空军和海军的不同作战要求,决定研制 A、B 两种型别因此出现了以对地攻击为主的空军型 F-111A 和以对空截击(即舰队防空和护航)为主的海军型 F-111B。前者的主承包商是通用动力公司,于 1962 年开始设计,1964 年 12 月第一架原型机试飞,1967 年 10 月首批生产型正式交付使用;后者主要由格鲁门公司研制,1965 年 5 月第一架原型机试飞,但因结构超重,性能达不到要求,加之导弹火控系统的研制也遇到困难,最后于 1968 年停止发展,海军取消订货。从此,F-111成了纯粹的空军型飞机,不过 F-111B 的技术用在后来的 F-14 雄猫上,也算是浴火重生吧。
F-111A 采用并列双座双发、上单翼和倒 T 形尾翼布局形式。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变后掠机翼,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 16 度-72.5 度,这在当时是一项新技术,首次应用于实用型飞机。变后掠翼的优点是可以改善超音速飞机的起落性能,兼顾高、低速之间的气动要求,扩大飞机的使用范围。F-111A 的机翼后掠角起飞时为 16 度,着陆及亚音速巡航时为 26 度,高、低空超音速飞行时可选用 72.5 度以下的适当角度。两个活动的外翼间靠一根长 4.2 米长的盒形梁相连接,飞行员通过液压系统控制它们的后掠角度变化。机身为半硬壳式金属结构,基本结构材料为铝合金,蒙皮为蜂窝夹层壁板。在载荷集中和高温部位采用了合金钢和数合金。两台 TF30-P-3 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并列装于后机身内,每台发动机可提供推力 55.41 千牛、加力推力 93.16 千牛。全机可载燃油 14,515 千克,还可以进行空中加油,受油口在座舱后的机身顶部。进气道位于机身中部的两侧。其中的1/4圆形调节锥由计算机控制。F-111 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整体弹射座舱;而一般战斗机都是采用弹射座椅。该舱包括飞行员、全部仪表和降落伞,完全密封,可在水上漂浮。按照设计要求,可在零高度、零速度弹射救生。
F-111A 型参加过越战,1968 年 3 月在越南的实战使用试验中曾受到过重大挫折。F-111C 型是为澳大利亚空军生产的型别。F-111D 型改装了电子设备和导航设备,改进了空空武器投放系用,并换装了发动机。F-111E型新设计了进气道,改善了高马赫时发动机的性能;F-111E 参加过了湾战争。F-111F 型的发动机推力比 A 型和 E 型大了 35%,整合了 D 型和 E 型的航空电子设备,F-111F 在机腹安装了“宝石平头钉”红外瞄准吊舱系统,能支援各种激光/红外/电视制导武器,1986 年,F-111F 首次参加实战,空袭利比亚,战损一架;1991 年又参加海湾战争,它的宝石路激光目标指示吊舱在平坦的沙漠中能轻易发现伊拉克坦克,并用激光制导炸弹攻击,战绩不俗,据统计,在 23 天时间里,F-111F 总共完成了 664 架次轰炸任务。精确攻击能使飞机在执行轰炸任务时使用较小的弹头。据文职和军职的武器专家说,227 千克的精确制导炸弹通常攻击坦克不够准确,但 GBU-12 激光制导炸弹命中率却相当高。‘宝石平头钉”瞄准吊舱是按攻击短斜距的大目标进行优化设计的,所以在采用中空夜袭战术时,武器系统操作员不得不掌握识别远在几公里之外的坦克、汽车、火炮和其它战场目标的本领。所拍作战录像带表明,第一批任务完成得比预料的好得多,而且飞机的生存力也明显增强,所出动的 F-111F,全都安全返回了基地,无一受损。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战绩,是因为飞机具有能给目标以致命打击的穗确制导武器、红外瞄准吊舱、大载弹量和长时间留空的巡航能力。
F-111 在生产使用中不断改进。由于 F-111 是最早采用变后掠翼技术的实用飞机,难免有不成熟之处,先后出现过结构超重使飞机性能达不到预定指标,在飞行中因机翼转轴接头下板断裂造成毁机事故;多次发生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熄火,以及进气道节流引起发动机喘振等。这些问题,在后来的型号发展中都逐步得到了解决。值得一提的是在电于设备方面该机型不借工本不断更新。从第一架 F-111A 问世到 1982 年先后进行重大改进 14 项,耗资 2.4 亿美元;1985 年美国空军又决定按拨款 11 亿美元,用于对 380 架 F-111(包括改进项目包括攻击雷达、地形跟踪系统、惯导系统、控制及显示装置等。
F-111 各型别于 90 年代中期全部从美国空军退役,取而代之的是 F-16 和F-15E。
其中 F-111E 型的装备和性能如下:
动力装置为 2 台 TF30-P-9 涡扇发动机,静推力 2 X 5,650公斤,加力推力 2 X 9,500公斤。主要设备有:APQ-110(或 APQ-128)防撞雷达,APQ-113(或 APQ-130)火控雷达,APN-185(或 APN-189)多普勒雷达,AJQ-20(或 N-16H 惯性导航仪),ARL- 52 塔康导航系统,ADG-23 光学瞄准具,ALE-28 消极干扰设备等。电子设备比较齐全,能保证超低空飞行和全天候作战。
武器有:1门 20毫米 M-61 型 6 管机炮,备弹 2,000 发,机身弹舱长5米,可带1360千克重的炸弹或核弹。翼下 8 个挂架(有的型别为 6 个)可带小型核弹、炸弹、火箭弹等。在后掠角 26 度时最多可带 50 颗 340 千克的炸弹或 26 颗 454 千克的炸弹,最大截弹量 13,610 公斤。
该机翼展 19.2米(后掠角 16 度)、9.74米(后掠角 72.5 度),机长 22.40 米,机高 5.22 米,机翼面积 57 平方米(后掠角 72.5度),机翼展弦比 1.34-7.5 6。空重 21,70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 36,800公斤(内部满油,无外挂),最大起飞重量 41,500 公斤。最大平飞速度(高度 11,000 米以上)M2.2/2340 公里/小时、(海平面)M1.2/1470 公里/小时,实用升限 15,500 米,作战半径(低一低)500-1,000 公里、(高-低-高)1,100-2,100 公里,最大转场航程 10,000 公里,起飞滑跑距离 900 米,着陆滑跑距离 900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