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后,使我心潮澎湃,当年的往事又历历在目了。笔者的记述和感叹真实而深刻且有远见。年轻一代能有这样高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实在令人敬佩,人们可安心去见马克思了。可惜,不一定为某些人所接受。
忆起1959年我们进场时,7169、8510部队,0029部队(基地)的先头部队,和北建、兰建早巳先我而进驻。他们为建设基地,经受的艰苦是现代青年不易想像的。在高温四、五十度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战士、工人还住在单帐蓬里。吃的脱水干菜、进细沙的粮食,喝的是带盐碱硝的水(后来有了自来水)。有时大风一刮飞沙走石,帐蓬被刮翻,饭也无法做。即便是后来也够苦了。我们第六试验部的测量点都远离首区,小点如24#、25#等,设在戈壁滩上,距站部20--30km。一座小“炮楼”,十二、三名战士,使用着一台kct10/20的测量设备,常年不能同战友见面。水是水车送的,每周一小水池。一旦水车坏了,就得用两周。除吃喝外,一盆水早洗脸、晚洗脚、再洗衣。而他们的精神状态却十分乐观、饱满,工作却非常认真负责。我们的技术人员的生活,也不强些。试验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镜头。在两弹结合试验中,安装引信时,因为是第一次,有的同志有些紧张,高震亚政委,搬了一张凳子就坐在导弹跟前说:咱们一起安。人们什么也不担心了;在第一颗东---2上空后,程序刚转湾时,就发生了故障,弹坠地.洗印室的一位战士,就在发射场上,抄起高速摄影机就拍照,这段片子为后来研究故障原因,起了千很重的要作用。此类事情无法言尽。正如笔者所说:“一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他们为祖国的尖端事业奋勇前进的。
原20基地,是原苏联帮助建的,大概是斯大林时期定下的。第一颗近程地对地导弹1059和地对空导弹543,就是用苏制产品试验的。赫鲁晓夫政变上台,中苏关系紧张后,他撕毁协议、撤退专家、停供资料器材,卡我们的脖子。他们太坏了。提供的设备全是旧的,重新喷漆卖给我们的。设计的场区,只能试验2000km内的近程。专家不少只是一般工人,设备坏了他们就说:送莫斯科。事务常向相反方向发展。他们走了,坏事变好事。中国共产党就是有志气。革命的科技人员就是有志气。中国人的才智不比任何人差。自己干,却速度更快、质量更高。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卫星成功升空;1971年4月我们的洲际火箭发射成功,精度1km多点。1975年11月26日21时35分尖兵1#发射升空,29日10时52秒第一个回收指令发出,回收成功。这些现已不是秘密了。据我所知,我们是第二颗东---2成功的、第一颗卫星就成功、第一颗洲际火箭高精度成功、回收卫星是第二颗成功的。我认为,在这些领域里,我们的成功率世界第一;低成本世界第一;综合相对速度也是世界第一。这些难道不应自豪?可是有那么少数人,总是“美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园”,总是瞧不起自己。崇洋眉外的洋奴思想,遮住了他的眼睛哟。
作者见景生情,他揭示了国家、社会上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很有见地。我非常敬佩他的一些观点,尽管我不见得完全苟同。“世界工厂”、“国际市场”,是当前“精英”们的思想主流,钱就是一切,要改变这种观念,实在难也。你赚大钱我拿小钱的局势不知将延续多久。“总体上看,国家对军队和军事科研的投资是不够的,管理水平也是不足的。”这也确是事实。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它毕竟重要。发展两弹一星时毛泽东说:没有了它,你说话就不算数嘛!只捞钱唱和平歌,是成不了一流强国的,防不了侵略,解决不了被人欺负的问题。必须有强大的军队作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