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受到西方媒体的关注
在朝鲜、印度试射导弹引来各方关注的时刻,有美国军方背景的《国防新闻》周报却把眼睛紧紧盯着近期没做任何导弹试射的中国,该周报称,中国将在今年年底部署第一枚“东风-31A”型洲际导弹,这种导弹可以携带核弹头,射程覆盖整个欧洲和美国。该周报妄加猜测称,导弹性能提升后,中国有可能改变它一贯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甚至称这种导弹可能成为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因素。美国近期关于中国核武器说法形形色色,《外交》杂志曾说中国核武器不堪一击,而现在《国防新闻》唱出了完全另一种调子。
中国军事科学院的彭光谦将军12日对《环球时报》说,美方的分析带有恶意,他强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中国的庄严承诺,是长期不变的。
先进导弹改变中国核政策?
7月10日上市的最新一期美国《国防新闻》周报在封面报道中说,中国今年底到明年初将部署第一批60枚“东风-31A”型洲际导弹。报道称,中国以前的“东风-31”型(西方称为“CSS-9”) 导弹射程只有8000公里,即使部署在中国东北,也只能打到美国阿拉斯加和夏威夷,而“东风-31A”型洲际导弹射程超过1.1万公里,可达华盛顿、巴黎和马德里。报道还说,“东风-31A”长13米,由三节固体燃料火箭推动,发射重量4.2万公斤,可以携带核弹头,威力可达100万吨TNT当量,而当年美国投掷在广岛的原子弹威力是约2万吨TNT当量,也就是说中国即将部署的每一枚导弹的威力可能是广岛原子弹的50倍。
报道说,最令军事专家关注的是这种导弹采取机动部署的方式,令对手难以捕捉。中国现有的20枚“东风五型”(西方称为“CSS-4”)导弹射程虽然超过8000公里,却是固定发射,容易被对手以先发制人的方式攻击摧毁。报道还说,除了“东风-31A”之外,从2007年到2010年,中国将陆续部署“巨浪二型”导弹。这种导弹是“东风-31”型的潜艇版,中国一共要建造5至7艘“094”核潜舰,每艘最多可携带16枚“巨浪二型”导弹,形成更机动、更隐秘、更接近敌人的战略打击力量。
在起劲渲染中国“先进导弹”的威力之后,《国防新闻》周报开始利用专家的话质疑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前美驻华使馆陆军武官、现任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主席沃泽尔说,这些新武器让美国难以锁定,对美国构成致命威胁,也使中国拥有更多的战略选择,美国军事专家和学者将开始辩论解放军有没有可能发动“第一轮核打击”。军事问题专家平可夫对该周报说,中国的核战略可能从“清晰”走向“模糊”,以往是“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逐渐不会再说得那么斩钉截铁。两名台湾人的分析则更离谱。台湾前“国防部副部长”林中斌说,不断增强的核力量将成为北京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骨干,而一旦美国面临太平洋危机时,“东风-31A”型导弹将成为华盛顿决策时的重要压力。一名台湾前“国安会”研究员甚至用挑拨的语言说,有了这些新武器,北京就如同爱炫耀的青少年一般,将具有对美国采取军事冒险行动的潜力。
报纸的军方色彩明显
《国防新闻》周报是美国一家颇有影响的国际军事媒体,它隶属于美国军方“陆军时报出版公司”,《陆军时报》、《海军时报》、《空军时报》和《海军陆战队时报》等军兵种报纸都是该公司的下属媒体。
有军事专家告诉记者,《国防新闻》周报在国际军事界的影响不小,特别是在美国决策圈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五角大楼每年向国会提交的《中国军力报告》将其作为有关中国军事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但该报纸的大部分文章代表了美国军方观点,有十分明显的倾向性。最近两年,这份报纸明显加大了对中国军事的关注和报道力度,基本上每期都有与中国相关的文章,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做一些关于中国的“重点报道”或“头版报道”,而且一般都要对中国发展军力进行大肆渲染,是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有不少学者质疑该报纸有关中国军事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美国克莱蒙研究所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林长盛就质疑说,如果这种导弹已经部署了,被美国或者欧洲的军用卫星发现了,那还可以验证,但现在中国并没有部署,将来怎么部署则属于极端机密的事情,外界很难确认相关情况,因此他认为消息的真实性还有待证实。对于该报纸通过专家之口怀疑中国核政策可能会变的说法,林长盛更是不赞同,他说,美国的导弹比中国还多,但核武器不是一般的武器,如果是对付一个没有核武器的国家,没有必要,如果是跟核武器国家打仗,其结果是双方互相毁灭,这不是正常人打仗的最终目的。
还有分析人士说,《国防新闻》周报的这篇文章是它的记者从台北发过去的,这就清楚地表明了它的立场和倾向性,而从接受采访的几位专家的背景来看,更能说明这篇文章很可能是为了一个已经定下的结论而有选择性地进行了采访。沃泽尔曾任美国著名的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的副会长,当上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主席后,经常发表有关中美经贸关系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论调,前几个月阻止美国国务院采购“联想”电脑的事件,他“功劳不小”。沃泽尔曾说,中国政府仍占联想公司27%股权,如果中国情报部门想要透过联想电脑获得美国什么情报,他们做得到。台湾前“国防部副部长”林中斌尽管不是美国人,但保守派的色彩并不弱,他在美国居住长达30年,曾在另一个保守派智库“企业研究所”任亚洲部副主任。分析人士指出,拿出中国的任何军事动作,专找这一类的保守派人士去分析,很可能都会分析出“中国威胁论”,但这样的论调没有太多意义。
美国挑起新一轮“核博弈”
其实,类似《国防新闻》周报这篇文章论调的东西过去也多次出现,今年5月下旬出台的2006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就重点关注了中国的战略核导弹力量,然而观察人士注意到,美国在捕风捉影地大声嚷嚷中国核力量的同时,自己实质性的核动作以及威胁动用核武器的言论却不断,不到一个月前,美国还为研制新的核弹头进行招标。近几年,曾在冷战结束后一度冷寂的核武器和核竞赛问题又热了起来,国际军事分析家普遍认为,这与美国不断研发小型化、实战化的新型核武器有很大关系,美国一手挑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核博弈”。
美国目前发展的新式核武器主要集中在低当量、非传统型、小型化方面,大力发展几千吨,甚至是几百吨,当量接近常规武器的超小型核武器。这些小型核武器能够装于各类巡航导弹,甚至能装入迫击炮弹进行发射,以提高使用核武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军事观察家认为,目前已经装备核武器的几个核大国,大都只有大型化、战略性的核武器,只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如果与美国发生冲突,美国使用这些国家所没有的新型、小型核武器,慑于美国更为强大的战略核报复力量,基本上无法选择核报复,这就使美国实际控制了核门槛。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保守派对中国核力量的无端猜测和攻击就可以理解。彭光谦将军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不约而同地对本报记者表示,这种说法明显是谣言,其目的是混淆视听,掩盖其自身的核发展意图,为其滥用核武器制造舆论。
彭光谦表示,中国的核政策和核战略是一贯的,具有继承性和稳定性,发展核力量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为防止外部势力对中国实施核攻击,而不是为了自己使用。在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始终坚持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指责中国改变核策略的美国才真正在改变其核策略。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核策略从保持核平衡到占有核优势,再到保持绝对核优势,还提出先发制人的核策略,并研制新一代核武器,使核武器从威胁性使用过渡到实战性使用的可能性加大,使全世界面临更大的核威胁。
阮宗泽表示,在核策略问题上真正想先发制人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自己,因为只有美国具有这个能力。美国《外交》杂志曾刊载美国专家的文章认为,在当今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没有一个能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而美国的核力量仍然在不断升级,这说明美国想从核优势走向核霸权。▲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马骏 本报特约记者 李东风 本报记者 张楠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