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的朝鲜核试之后,联合国安理会高效率地于10月14日通过了关于朝鲜核试验问题的第1718号决议。决议对朝鲜声声谴责,还要求其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同时,安理会提出对朝鲜实行严格的武器禁运和金融制裁,并禁止向朝鲜出口奢侈品。
如今,美国国务卿赖斯正马不停蹄地在亚洲进行外交斡旋,希望各大国能保证该法案被严格执行。然而,朝鲜并没有因此“服软”,美国的专家们说,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朝鲜将继续保持其强硬立场。
“金正日非常重视自己的个人名誉,他不可能后退,除非国际社会能为他提供一个保存颜面的方法,让他重回谈判桌。”华盛顿东西方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東銑说,在回应联合国10月14日的制裁投票的言行中,平壤不但没有软化,反而声称有可能让危机升级,进行更多的核试验或是导弹试验,甚至是军事演习。
对美国人而言,让朝鲜半岛无核化可能为时已晚,但是要想拦住正努力撞击核大门的伊朗,也许还有机会。按华盛顿智库军备控制协会研究员保罗·克尔的话说:美国若能从朝鲜核试的事件中学到教训的话,就应该和伊朗展开直接对话,不要再把让伊朗“改朝换代”放在谈判桌上做条件。
“现在,美国可能不得不和核化的朝鲜共处,那么未来,美国是否也要和一个核化的伊朗并存于世呢?美国也许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局面。但是,不同于朝鲜的是,在应对伊朗的核野心时,美国更有可能诉诸武力,”克尔说。
朝鲜,核试之后陷入“冬眠”
就像一些韩国人将朝鲜核试看作“阳光政策的挫败”一样,大部分接受本刊采访的美国安全问题专家都说,拒绝和朝鲜进行双边谈判,是美国在此次危机中所犯的巨大错误。
自2002年10月布什政府发现朝鲜破坏了和克林顿政府签署的武器协议之后,美国国务院的官员就再也不登朝鲜的门槛了。自此,布什彻底关闭了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外与平壤进行一对一谈判的大门。而六方会谈艰难地进行了五轮之后,终于在一年多前进入搁浅状态。
“拒绝和平壤进行双边谈判是一个重要的错误,即使这可能不是布什政府犯的最大的错误。这种固执己见的做法给了朝鲜口实,使其不愿回到谈判桌前。同时,这使得如中国、韩国这样关心朝核问题的国家对美国产生这样一种印象:美国对谈判不严肃、不认真,使得这些国家不愿意和美国一起压朝鲜就范,”李東銑说。
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所防扩散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威廉·波特对白宫进行了同样的批评。但是他表示:“我将这种谈判态度归结于双方寻求或准备接受的条件不同,因此无法达成结论性的成果;同时,双方要求条件达成的次序也不同。最大的不幸是,美国没能把朝鲜问题放在最紧要的位置,反而花更多的精力去准备进攻伊拉克了。”
“就像美国前参议员萨姆·那恩所说:‘我们从‘邪恶轴心’错误的一端开始了行动。’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说,点明了美国防核扩散工作的次序:朝鲜,而非伊拉克,应该被放在应对名单的最前列,”波特强调说。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安全项目研究员吉姆·沃尔什对美国的责任则另有一解:“我觉得朝鲜敢于进行核试验,并不像人们所说是由于美国拒绝和它进行直接谈判造成的。去年美朝两国的代表曾经在六方会谈的框架下进行过直接对话。”
2005年5月19日,白宫官员证实,美国六方会谈特使约瑟夫·狄长礼5月13日在纽约与朝鲜驻联合国代表进行了会面,直接传达了美国对朝鲜核危机的立场。9月,六方会谈各方还在此基础上达成所谓的《北京协议》。因此,沃尔什认为,真正刺激朝鲜进行核试的主因并不是缺乏双边会谈。
“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冻结了朝鲜在澳门银行的财产,对其进行了金融封锁,才逼朝鲜走这一步的。”沃尔什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布什政府的问题在于,一部分政府官员希望和朝鲜谈判,而另一批强硬派却要努力挤压朝鲜的生存空间。这两派意见无法达成一致,造成布什政府拿不出一套积极主动的对朝政策。长期下来,朝鲜失去了等待的耐心。”
据美国能源部核定,朝鲜在10月9日测试的是一次相当于500吨塑胶炸药爆炸的地下核爆。克尔和沃尔什都质疑此次核试成功的说法。同时,美欧科学家证实,此次朝鲜核试爆规模比较小,法国甚至在12日首次表示,朝鲜所宣称的核试验很可能是一个失败。美国情报官员与武器专家指出,可能因局部失败或设计瑕疵而未竟全功。
现在的问题在于,朝鲜在第一次核试之后,是否会让局势进一步恶化?
“我个人认为朝鲜不太可能进行另一次核试了。它已经做了能为自己争取政治筹码的事情,向美国展示了它的实力。这对朝鲜而言已经够了。接下来,它会静静等待下一任美国政府的上台,”沃尔什说。
克尔认为,朝鲜放出了要使这次危机升级的信号,这使得谈判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更加微弱。下一步,朝鲜很可能会继续发展核武器,制造核燃料。基于此,他对六方会谈的前景也不乐观。“除非朝鲜做出某种妥协,否则我不认为在最近几个月朝核会谈会恢复”。
而在美国一方,应对朝核问题的选项也不多。按沃尔什所言:如今,美国对朝的直接反应就是实行制裁。布什政府中再没人敢提和朝鲜谈判的事了,因为在核试之后,谈判时机实在是太糟了。
李東銑同样否认了谈判的可能:以华盛顿目前的口吻来看,美国生怕双边谈判会让平壤觉得自己的惊人举动受到了美国的鼓励。但是,布什总统或是他的继任者明白,现在没有其它可行的方案。“希望他们最终能想通,双边对话是找到和平出路的好方法”。“如果联合国的对朝制裁不起作用,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需要和一个核化的朝鲜并存,眼睁睁地看着平壤的武器库稳步充实。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对美国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华盛顿无法在一个合理的成本之内让平壤缴械,同时,韩国、中国和俄罗斯一定会坚决反对这样的举动,”李東銑进一步预测。
沃尔什则将未来两年视作朝核问题的“冬眠期”:“我很怀疑布什政府会因为此事改变以往的对朝政策。更可能的情况是,朝核问题由此回归僵局。如果中国或韩国在制裁问题上不合作,美国只能进一步宣布单边制裁,但是它能对朝鲜进行的强制性限制很有限。今年时值中期选举,而两年后就是总统大选,一切要等到美国的新政府上台后才会有转机。”
“原则上讲,如果2008年选举后共和党仍然执政,可能会延续布什总统的对朝政策;如果民主党当家,将重新评估所有的政策,为解决朝鲜问题创造新的机会,”沃尔什说。
美国敢于向伊朗鸣枪?
就在朝鲜核试把国际社会搅得天翻地覆的时候,伊朗的核化之路似乎走得更加坚定。10月11日,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依在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时称:“尽管国际社会要求我们在核问题上做这做那,但我们的政策非常明确:坚定不移、透明合理地继续我们的核计划。”
同时,华盛顿打击伊朗的呼声日渐响亮。五角大楼和美国中情局的鹰派警告说,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那么其影响将“远远超过朝鲜”,会刺激已拥有核技术能力的埃及、沙特起而效仿。
“从朝鲜危机中,我们学到的一个重要教训是,美国不应该犹豫和独裁政权进行必要的讨价还价,或是妥协,无论这有多么困难,在精神上受到怎样的抵触。”李東銑提醒说,“布什政府不应该对武力顽强的伊朗采取任何不成熟的企图,除非其它大国认为这是唯一的选择。”
在几位受访的专家看来,美国对朝鲜“喊打喊杀”的说法已经逼得事态无法控制。在应对伊朗危机时,美国在程序上应该更加谨慎。美国必须改变在双边会谈还是多边会谈的问题上顽固不化的立场,否则伊朗核问题会向朝鲜问题一样,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克尔更是直截了当地说:“面对伊朗时,美国需要更加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果伊朗肯放弃发展核武器,美国到底能给伊朗提供一些什么好处:比如使两国关系正常化这样具体的条件。虽然赖斯曾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美国愿意和伊朗谈判,但是先决条件是伊朗要放弃发展核技术的企图,此提议被后者拒绝。其实,这样的先决条件根本就没有必要!”
沃尔什则说:“与对朝政策一样,美国对伊朗的政策也不大可能在今后两年内有什么大的变动。更何况美国截获的情报显示,在今后5年的时间里,伊朗不大可能会拥有制造核武器的技术。因此,布什目前对伊除了施压、谴责外,拿不出什么新花样了。”
“我对于布什政府从朝鲜核试一事中学到什么重要的教训,并不乐观,当然也不看好他会因此更明智地处理伊朗问题或是其它防核扩散议题。”波特对这一问题显得颇为悲观,“我相信,美国目前应对核扩散的典型策略仍然是‘默许管理’,说的不好听就是‘绥靖政策’。
虽然布什政府希望公众相信,它有一套非常标准的方法来对付每一个核扩散的国家,但今日美国的政策基准其实是一样的——即核扩散不可避免,人们应该学会适应。美印之间的核合作就是这一政策最鲜明的体现,但是我怀疑美国是否能找到什么好的表达方式,给予核化的朝鲜合理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克尔和沃尔什都有这样的感觉:相比于朝鲜,美国更可能因为核问题向伊朗动武。
“即使朝鲜有了核武器,它也不太可能在东亚燃起战火,攻击韩国。但是伊朗却不同。它处在矛盾重重、烽烟弥漫的中东,一旦手中握有核筹码,很可能会威胁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或是以色列的安全。基于此,美国人头脑中从没有放弃过进攻伊朗的方案。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伯尔顿和赖斯都是持这样观点的人,”科尔说。
沃尔什给出的理由则是:虽然对伊朗动武不太可能发生,但是这种可能性还是要比对朝动武大。因为朝鲜两侧站着坚决反对军事制裁的中国和韩国,但是环顾伊朗四周,则没有这样的支持者。因此,美国在考虑打伊朗时,似乎少了一些顾虑。
NPT在朝核危机中摇摇欲坠
当朝鲜大刺刺地迈入国际“核俱乐部”,伊朗也马不停蹄地赶上来时,人们不由得感叹:世界正在掀起新一轮核武器竞赛,这不啻是《核不扩散条约》(NPT)的一场危机。这个国际体制已出现了一系列的漏洞,以至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警告说,有核国家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现在,一种很时尚的说法就是将世界新出现核扩散这个问题归咎于NPT的失败。其实,从1970到1980年代,NPT一直是限制全球核扩散十分有效的条约。几年前,朝鲜人还曾对我说过,他们打算重新加入NPT。我认为,一、两个国家的核问题不该归结为NPT的缺陷,”沃尔什说。
在波特看来,现在来反省NPT的有效性,的确发现它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包括对于退出该条约的国家进行更严格的惩罚。但是,我们今日在世界上看到的问题——朝鲜其实只是这些例子中的一个——实际和NPT的条款不太相关,反而和国际社会无法真正执行这些条款的现实紧密相连。
无论是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还是没有核武器的国家,都缺乏必要的政治意愿来履行这些条约。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党开始怀疑:NPT是否能给予它们有意义的安全利益。
1970年生效的《核不扩散条约》规定,那些没有核武器的国家承诺不发展核武器,作为交换,当时的5个核大国--美、苏、英、法、中将谋求解除核武装。但是,这已经不适合目前的国际现实: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了手中的核武器游离于NPT框架之外,而美国作为NPT的主要成员,则一味追求单边主义:一边袒护以色列的核化地位,一边拉起印度的手分享核技术。
“布什政府应该为自己对NPT的不合作态度负上责任。NPT成员国曾经讨论以13个步骤执行对一个国家的核武器解除,但是美国不同意,又提不出其它替代方案;NPT限制各国发展核武器,但是以色列在美国的庇护下就能成为例外。也难怪伊朗、朝鲜敢于效仿。既然没有人重视这个条约,其有效性自然会受到质疑,”克尔批评说。
“我的担忧是,除非中、美、俄这样的主要大国能以身作则,维护NPT的规定,比如,拥核国家向非核国家提供和平的核能源,否则我们很快将看到NPT越发虚弱而无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印核协议对NPT的有效性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削弱了NPT在非核国家心目中的威信,”波特警告说。
即使目前的核危机让人们质疑NPT的权威,但克尔认为,目前NPT还没有彻底失效。各国应该携手努力,维护其威信。如果日本、韩国和台湾都受到朝鲜刺激,要效仿朝鲜,要改变无核的初衷,纷纷走上核化之路,那么NPT才真正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