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太行”涡扇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中国航空人即自豪,又难过。
去年年底,笔者随老板探访东北某大型军工企业的下岗职工。有一家三代五口人,生活费几乎全是此下岗老职工儿媳的卖淫所得。当时,一屋子数十人,抱头齐声痛哭。此情此景,笔者永生难忘,发誓从此绝不私用公车!
窥一斑而可知全貌。可以想象,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航空人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研制 “太行”发动机的。更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艰苦的条件,“太行”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还克服了上级为了应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而提出的按常规无法完成的变更设计要求所带来的困难。刘高倬总经理说,“太行”发动机对航空工业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一系列的飞机都需要“心脏”,党中央最关切的就是“心脏”、就是发动机。“太行”发动机的成功,已经超越了工业和技术发展的需求。我们航空人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确实是顶在背上的枪终于移开之后,刘高倬总经理的肺腑之言。
2001年“太行”发动设计改动,提出的指标高于原计划WS10,即为后来的WS10A。打个不恰当的比方,WS10相当于昆仑发动机,WS10A相当于昆仑2发动机。如果按最初的计划,先研制出WS10,也可用,但与新指标有所差距,为“基本可用”。如果按新的计划研制出WS10A,虽然好用,可大用,却不仅时间紧,工作量巨大,还必须应用我国科研机构已经掌握的先进发动机预研成果,和以“接轨国际”的军标进行严酷检验(笔者一直质疑我们为什么要用这么严酷的美式检验标准,美国是全球作战,军用飞机飞北极南极、飞阿拉伯的沙漠和大西洋的百慕大,歼10、歼11能去这些地方吗),风险不小,一些人官帽可能不保。有人因此发牢骚说:早干嘛去啦,不是说市场可以换技术吗?现在外汇这么多,你怎么不买啦?买不到再想起老子,老子不干了!
还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加“语气平缓,时间极短,但让你立刻失眠的交谈”起了作用。 “基本可用”出来了,“好用,可大用”也出来了,现在的问题,只是规模及生产线的建设。而航空人,也付出了“智慧、汗水甚至生命”。写到此,笔者已泪流满面,几无法动笔。
最后,笔者用网友“嘎嘎ga ”的话作一个结语:“毛主席曾经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结合百年屈辱和美对伊拉克战争,军事技术的高新化,军事力量的强大,是国家生存的权利。”“不要笑话自己国家的产品,只有给予他们信心,提高他们的能力,最终我们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