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末段入水鱼雷战斗部的高亚音速飞航式通用反舰导弹
作战目标:
当前各国装备的单舰体排水量在4000吨以上的驱逐舰、巡洋舰、补给舰、船坞登陆舰、补给类军舰油轮
并于新型反舰导弹配合,扩大战果
技术指标:
全长:6.5米,包括固体火箭助推器,空射型5.2米
直径:0.36米
翼展:4米,折叠式飞翼
导弹全重:小于1000公斤,其中二级部分重量小于600KG
战斗部:由MK46II或者A244S改进而来,主要是加大鱼雷战斗部重量,战斗部质量在100-150KG,鱼雷射程不小于6KM,航速在20-30节即可,动力可采用热动力,工作深度不超过30米,对隐蔽性要求较低,对大深度负压工作无要求
平飞速度:0.8M
巡航高度:15-30米,末段高度7-5米
有效射程:优于300KM
巡航动力:采用小型涡喷/涡扇发动机,类似于战斧巡航导弹
制导模式:GPS/INS复合制导,北斗卫星中继制导修正,区域弹间制导通信技术
攻击原理:
导弹进入目标10KM后,转入超低空掠海飞行,并在6KM处释放鱼雷攻击载荷,在减速伞的作用下,减速入水,解脱保险后,在声学主被动自导头作用下攻击目标,对目标水线要害造成破坏
优势:
由于末段采用入水设计,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避免在3KM内与海拉姆和各种近防火里遭遇鱼雷的声学制导和直航攻击,在5KM距离内,没有很好的硬杀伤手段,传统手段是火箭深水炸弹攻击导弹不需要末制导头,基本不受电磁干扰,对方的干扰火箭或是红外诱饵均对鱼雷无效舰艇声学特征明显,尤其是在面对反舰导弹进行机动并释放干扰的同时,自身的信号更加明显同等装药量下,对水线要害部位的破坏效果较好,欧美的主力战舰防鱼雷的设计并不理想,主要是一旦被反舰鱼雷击中,8000吨排水量的战舰的装甲不足以抵挡,基本上失去战斗力.欧美战舰的反鱼雷作战主要是集中在防止发射平台(潜艇)进入发射阵地,而不是与鱼雷进行硬对抗.
在中继制导飞弹的引导下进行远程突袭
攻击模式:
A.远程阻击模式
由海洋监视卫星和预警机提供目标当前参数,设定射击诸元,由驱逐舰和空中平台发射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和末段鱼雷式反舰导弹,发射比例为8:2,同时,发射2-4枚中继制导导弹,不携带战斗部,携带中继通讯模块,在发射平台和攻击弹群间建立联系,采用中等高度(6000米)进入,与攻击梯队保持5-10KM的斜距,完成导弹在距目标50-80KM前的制导修正工作,弹间采用单向广播模式,攻击弹被动接收,使用脉冲压缩体制的调频电台,发射窗口1秒钟,每30秒更新一遍数据,并采用定向增益天线,低功率辐射,估计发射功率小于20w.在中继通讯导弹被击落后,攻击弹群已经进入50KM的末段,以0.8M飞行280M/S的速度,飞行50KM预计180秒内即可命中目标,其中部分导弹采用末段入水的鱼雷弹头,使敌方同时面对水面水下威胁,由于对付鱼类的手段多是在20-30KM内使用干扰,诱饵和近距离的火箭弹硬杀伤,手段较为单一,一旦命中即可极大的削弱目标战斗力,对其损管造成极大的破坏.
B.近程突袭模式
主要是弹种比例调整为5:5,使用小弹头重量的反舰导弹和末段鱼雷攻击导弹,在水线上下同时对目标造成破坏,迫使其丧失战斗力,小弹头重量的反舰导弹,其超音速和射程可以更好的优化.无需使用中继制导飞弹.
C.补射模式
对被命中但未沉没的目标,使用末段鱼雷攻击反舰导弹进行补射,可保证其迅速沉没
技术可行性参考
美制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全长:450.34厘米
弹径:33.665厘米
弹重:430.5~434.1公斤(Mod3)
485.8~486.7公斤(Mod4)
翼展:83.82厘米
射程:823米(最小)
9144米(最大)
C802/803反舰导弹
主要性能参数
控制方式:主动式雷达导引
导弹全长:6.392米:第二级弹长:5.145米
导弹直径:0.36米
翼展:展开状态:1.22米折叠状态:0.72米
导弹全重:715公斤第二级重量:530公斤
战斗部重:165公斤
平飞速度:0.9马赫
巡航高度:20米二次降高:高海情7米,低海情5米
有效射程:12~120公里
意大利A-244S
鱼雷直径324毫米,长2。6米,电池动力,最高航速30节,最大航程6千米,战斗部重34千克
MK46II型反潜鱼雷
这种鱼雷直径324毫米,长2。6米,全重324千克,战斗部重44千克。它采用先进的OTTO热动力推进系统,
最高航速45节,最大航程11千米。导引系统为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极为灵敏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