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2004年12月28日报道,由于每月44亿美元的伊拉克战争耗资导致政府预算严重吃紧,五角大楼计划大幅削减世界上最先进、同时也是最昂贵战斗机--F22“猛禽”战机的产量。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冷战高峰时期研制的F/A-22“猛禽”战机是美国空军准备用于替代F-15战机的未来主力战斗机。在该项目的发展过程中,F/A-22的成本一再狂涨,从最开始的每架3500万美元涨到目前的2.58亿美元。F/A-22的产量也从20年前预计的760架削减到277架。美军工业知名专家认为,美军可能将产量进一步减到160架。
2005年初,美方正式宣布订购F-22的数量为190架。但时隔不久的4月,也就是中国解密三代机之后,美方又宣布将足额订购F-22“猛禽”380架。
美方态度的变化反映了承受着军费吃紧和他国三代机大踏步发展的双重压力。大量增加四代机的采购数量,实际上等于宣布,“一架‘猛禽’相当于几十架F15”这样的谎言的破产。
我们在这里只说说三代机破解四代机隐形能力的光电探测技术。
从波动的物理本质来看,光学与电子学所要处理的问题是相同的,只是涉及的电磁波频率范围不同而已。光学的频谱范围由X射线、紫外、可见光、直到红外等波段;而电子学研究的频谱范围则在射频以下,包括微波、无线电波、长波振荡等。与无线电频谱波段相比较,光学波段(例如微光和红外)的最大优点是它的抗干扰能力强。按现代战争的观点来看,整个无线电频谱充斥着无线电侦察、干扰和反干扰,交战中任一方的应用都不可能不被对方发现。但是,在微光和红外波段,因为它可以在被动状态下侦察和识别目标,特别是红外波段,它可以在战场强光干扰下工作,甚至可以透过树叶、伪装网和迷彩等屏障观察目标,因此,它们是最有前景的。另外光波波长短,因而分辨率高;光速快,因而处理速度快;光由于其平行性、串音小、不受干扰能在空间互连,在未来高速计算机的发展和光机算机的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无可争议的是,这些特点使光学和光子学在21世纪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实际上,战斗机装备光电探测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是为了为红外制导导弹提供可靠的导引和对地攻击的需要,各种类似的红外对地搜索吊仓已经普遍装备各国空军。
随着美国隐形飞机的来势汹汹,前视光电探测仪成为世界各国三代机的标准设备。
法国“阵风”战斗机的光电系统在飞机的前端中安装,具有搜索、目标识别、测距、自动目标识别和跟踪。
瑞典JAS-39装备的前视红外侦测吊仓,具有远距离搜索多个目标和近距离大广角锁定目标的能力。
我国为JH7A研制的前视红外跟踪激光照射吊舱,由前视红外跟踪系统和捷联式惯导系统和激光照射系统组成,不但可以提供战机对地探测能力,还可提供空空探测能力,为飞行员提供昼夜被动超视距空战、跟踪、侦察等能力。
最著名的是俄罗斯UMOZ为SU系列战斗机研制的光电跟踪系统,如配备SU系列最新机型的52SH,对战斗机追尾探测距离100公里,迎头探测距离40公里,同时还可以提供1:1的地形导航搜索图象,分辨精度红外/电视均达到50厘米以内。
众所周知,发展光电探测技术是对付隐形目标的一大发展方向,我国在光电领域的理论研究始终处于世界前列,而随着装备制造能力的提高,在光电技术的工程应用方面也开始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1990年,我国第一台高空激光雷达系统,系统地进行了武汉地区大气钠层(80~110公里)密度及30公里~80公里大气温度和重力波演变规律的实验观测研究。 从具体的研究方向上看,我国以往的光电探测技术更多的是向太空科学、航天科学方向发展,而应用于军事航空则是其中一个分支,但是通过自研技术整合引进技术,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前面所说装备JH7的红外探测吊仓就是一例。
最新型的、装备国产新机的前视光电探测设备,虽然在理论数值上并无较大的突破,但在工程应用领域可以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该仪器具备可见光(微光条件下)、红外、2种模式,激光精确测距,根据不同的条件可以灵活选择。可以搜索特定空域和在视场范伟内大面积搜索。在搜索时,该仪器可以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按照较高的搜索概率算法,利用图象识别技术,对目标区大范围自动搜索,并可以导引双模式中距弹实施攻击。在近距离也能到达JAS-39大广角锁定目标的水平。除此之外,可以通过计算机和数据链,与本机其他电子设备和友机实现信息共享。
装备这种光电仪器后,我国新机不仅可以在100公里内和敌隐形飞机对抗,还可以在对方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完成作战任务。
而为我国隐形重歼 配套的光电探测设备,也在研制中。
可以说,光电探测技术的发展,跳出了美国占优势的电磁对抗的圈子,将使美国在隐形方面的努力成为无用功,从而使国际军机的发展与较量,再次实现一次平衡。
当我国三代机的飞行员,通过光电探测发现美国的隐形飞机时,他们可能会想到那个有趣的中国笑话----“隐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