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航西航承担重要研制任务的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发动机通过技术设计定型的消息令一航西航干部职工欢欣鼓舞。
消息传来,大喜无声的一航西航依旧是机床声隆隆,一件件精美的零部件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打造精品“太行”发动机已成为一航西航上下的共识。
岁月如梭,从承接“太行”发动机第一个零部件到该机顺利定型,一航西航干部职工整整盼了12个春秋,4000多个日夜。为打造“精品工程”,一航西航质量部门在总质量师系统领导下,严格履行职责,克服各种困难,确保产品交付质量。
面对定型批交付任务,一航西航领导与驻公司军代表的领导亲自指挥,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航西航领导多次做出批示:一定要严防死守,把住实物质量关,打造“太行”发动机“精品工程”!
“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结构、性能、材料、工艺全新的大推力涡扇航空发动机,采用新工艺多、新材料多。刚接触时是1993年,那个时候公司特种加工设备还不多,如何保证产品质量,难呀……”原一航西航质量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胡春生说话声音不高且慢,但字字如钢。
60多岁的人都已经退休了,由于工作需要胡春生留在他热爱的检验岗位上。胡春生在质检岗位上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岁月。当“太行”发动机定型的消息传到老人耳中时,他深邃的目光久久注视着窗外刚刚萌发绿芽的排排杨树。“春天到了……”老人喃喃低语。
“太行”发动机刚起步研制的时候由于受设备等客观条件限制,确保产品实物质量确实很难。一航西航干部职工在困难面前又一次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公司质检部门要求每一件零件都配一整套档案,加工的每一道工序都在有效控制之中。这样,即使出现质量问题也极易查出原因。
“这是万不得已的办法,一个笨办法。一片小小的叶片,它的档案资料就有几百页,检验员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了,但也只能这么干。就是这样,零件的实物质量上去了。”胡春生平静的脸上微微露出笑容。
这是一位严肃的老人。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胡春生用了不下十个“责任”形容对待质量检验工作的态度。
责任;责任;还是责任!
“干质量检验工作没有什么诀窍,有的只是责任!”高林军时刻以这句话警示自己和同事。
2000年冬天的一件事让现任一航西航检验处技术科科长高林军着实感受到“责任”在质量检验工作中的沉重分量。那时,由于装配中一种零件出现质量问题,质量师系统要求一航西航对加工的所有零件进行复查。
胡春生带着高林军和其他人员同驻厂军代表一起连续工作3昼夜,逐一排查了数千个零件。检查完最后一个零件,高林军走出厂房,风夹着雪向他迎面飞来。疾风劲雪在橘黄色路灯的光晕中上下飞舞,显得愈发妩媚。好美的风景!但连续工作72小时的高林军实在打不起精神欣赏眼前的这一幕雪景图。
宗长春是一航西航“太行”发动机质量检验项目主管,一位快人快语富有激情的女同志。她讲述了一件让她动情的事。
“那是‘太行’发动机研制的紧要关头,一次我到生产一线处理质量问题。车间检验室一位女同胞向我倾诉,我就听着。她说干检验工作真的太累,真的受不了了。自己每天深夜回到家的时候,女儿早已进入了梦乡。女儿的生活、学习一点都照顾不上,好长时间都没有听见女儿喊妈妈了……这些还能顶住,可每天面对这些宝贝似的零件要在自己手里判生死,一颗心整天就揪着……这位检验员边说边抽泣。”
检验员大都是年轻的女同志。宗长春说:我们都是女人,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可我们已经选择了检验这项工作,你就要有敢于承担的勇气。宗长春说着说着眼圈又红了。
1958年出生的沙燕妮,一个走路与办事效率同样快的女同志。“太行”发动机是她主管的科研机型之一。为了“太行”发动机零部件顺利交付,沙燕妮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常常工作到深夜。
胡春生、沙燕妮、高林军、宗长春,还有那位抽泣的女检验员,许许多多默默无闻工作在一航西航质检岗位上的员工多次堵住不易发现的质量隐患。正是他们,为打造“太行”发动机“精品工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用自己的责任、坚韧、勇气和智慧筑起了一道“太行”发动机研制的质量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