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某师抓基层伙食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刘贵军本报记者谭洁
1月中旬,记者跟随检查组随机抽查了空降兵某师3个伙食单位,每个单位都是四菜一汤,荤素搭配得当,营养结构合理,就餐官兵对此十分满意。一道检查的师机关干部介绍说,这与师领导和机关加强伙食管理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盘中餐”营养不合理
这个师伙食管理以前并不是很好,曾有官兵戏谑地说:“蛋太小、肉太少,菜里油水看不着;吃得饱,饿得快,训练场上跑不快。”一度,官兵们纷纷买零食,营区周围的小卖部曾经超过30家。
原因出在哪里?去年初,师后勤部部长李文斌带着调查组,特意选择了两个相对一般的连队,对其伙食保障情况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的研究。
从两个连队的主副食品消耗量与标准定量情况看,主要的主副食品摄入量不均匀,粮食、蔬菜摄入量较多,动物性食品摄入量严重不足;有相当一部分主副食品还吃不到定量标准。
伙食费到哪里去了
师领导和机关深入调查后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基层连队经费开支占用伙食费。据对全师基层伙食单位伙食费消耗的统计,近年来,基层单位非伙食性开支较多,由于没有其他经费来源,许多费用最终在生产生活服务中心列入了连队伙食费开支。许多连队购买电脑、打印机、书籍等需要六七千元,而基层单位公杂费、政治工作费每年不到5000元,无奈之下超出部分只能从伙食费中开支。
二是物价上涨因素。2003年初至今,部队伙食费标准每人每天增长0.5元,增长幅度为4.4%,而驻地一些主副食品价格涨幅却都在20%以上,伙食费的增长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相对来说,采购质量必然要降低。
三是连队伙食费节余过多。总部、空军对连队节余伙食费都有明确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连队编制实力一个月的伙食费。该师每个连队都按标准实现了伙食费节余,但部分单位片面追求伙食费节余数量,个别连队伙食费节余甚至超出标准2至3倍。
从“吃饱”到“吃好”
去年12月24日,没有通知,午饭时师长李凤彪和司机出现在八连的食堂里吃“碰饭”,饭后两人交了10元钱的伙食费,满意离去。
据副师长黎纲要介绍,该师自推行“阳光采购、服务到连”的集中采购模式以来,从源头上解决了战士吃不好的问题,但要让改革的成果真正落实到战士的餐桌上,还必须加强基层伙食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为确保基层官兵吃得营养卫生、吃够标准,该师下发了《加强基层伙食管理规定》,师后勤部进行了“定量营养餐”试点并推广,即根据官兵训练需要的营养结构和标准定量,结合伙食费的实际情况,统一制定食谱。
严格伙食费报销、开支范围。该师进一步明确了伙食费开支范围,连队伙食费由生产生活服务中心统一结算,特别是军粮差价补贴款,一律转入生产生活服务中心账户,全部用于补助连队伙食。他们还严格落实伙食费节余的有关规定,不再把伙食费节余数量作为基层单位评比先进的指标。师军需科每年组织三批等级厨师培训,解决基层等级厨师短缺的问题,每年组织两次炊事技能比武,保证了每个伙食单位有一名等级厨师。
如今,该师各单位都在“定量营养餐”试点的基础上,对主副食品进行了量化,由军需部门统一制定食谱。官兵们吃得好了,吃得有营养了,训练更有劲了。
(来源:解放军报第3版发布时间:2006-02-15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