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千米高空中像雄鹰翱翔,他们在丛林峭壁间如猛虎出击,他们在波涛风浪处似蛟龙闪现——
侦察兵,有多少传奇把你诉说
“来无影,去无踪,如闪电,似轻风……”这首《侦察兵之歌》描述了济南军区某部官兵的训练风采。
黝黑的面庞透露出钢铁般的豪情,强健的肌体昭示着如山的责任!官兵们用汗水和血水,铸就一枚枚光闪耀眼的奖牌。
“能征善战苦中来,精兵强将磨砺出”。皮破了,肉掉了,骨损了,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痛。那一层层老茧是热血浇铸的优秀答卷,那一块块疤痕留下一串串闪光的生命印迹……
手 这原本是一双稚嫩的手,是军营熔炉的砺练,让它增添了厚厚的老茧;是使命和责任的激励,赋予了它坚强和力量。
主人公简介:邵波,某部9连4班长,2000年12月入伍,多次打破该部攀登纪录,被誉为“攀登能手”,曾获军区颁发的“特级技术能手”荣誉证书。
镜头回放:2005年8月,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在某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演习进入第3阶段时,一架架战机从大海深处呼啸而来,配合作战小分队利用单环节快速机降,执行强制隔离作战任务。直升机到达最佳着陆点后,机舱突然打开。战斗队员把一根绳索抛向大地,利用单环节顺着绳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着陆,夺占有利地形。轮到邵波下滑时,他发现拴在自己腰部的三角铁环断裂。此时直升机距地面8米左右。为了躲避“敌”方的炮火,直升机在此悬停时间仅5秒钟。在这种情况下,邵波完全可以选择随机离去。但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他毅然用两手抓住绳索滑向大地。当他冲上“敌”阵地时,紧握钢枪的双手已是血肉模糊。观摩台上的俄军军官用望远镜看到这一幕,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眼虽然长期浮肿,但它却格外犀利和明亮。平时,它盯着第一和冠军;战时,它穿透敌阵前沿直射纵深。
主人公简介:刘立久,某部8连副指导员,1999年12月入伍,2001年破格提干,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射击比武中夺冠,被誉为“射击尖兵”。
中俄军演的中方部队
中俄军演的中方部队
镜头回放:一双犀利的眼睛潜伏在蚊虫肆虐的丛林中,正在搜寻着“猎物”。蚊子在眼睛周围飞来飞去,时不时叮上几口。两个小时过去了,警惕的双眼不曾有过动摇。“啪!”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声,“猎物”应声而倒。这双眼睛又瞄向了下一个目标。刘立久担任狙击手之初,在执行一次任务中,因外界强光干扰,没有尽快调整好视觉转换误差,错过了最佳射击时间,让“猎物”在眼皮底下溜走。由此他意识到,战场时机稍纵即逝。一名狙击手必须有鹰一般的双眼,时刻等待“猎物”的出现。为了练就过硬的眼功,他每天坚持在一定距离内盯静止物体,练眼睛的定力。刚开始时,眼睛流泪,浮肿充血,疼痛难忍,但他咬牙克服。随着眼睛定力的提高,他又转入对运动目标的追寻练习,估算其速度和轨迹,打好提前量,把握射击最佳时机。日久天长,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无数次执行任务中,再狡猾的“猎物”都没能逃脱他的视线。
嘴不惧烈日的炙烤,不怕饥渴的煎熬,这张嘴里最多吐出的两个字是“我行!”
主人公简介:吴海燕,某部2营副营长,1993年入伍,2001年11月至2004年2月赴土耳其军事留学,荣获北约特种部队“海峡雄鹰低空跳伞”和“水下蛙人突击”荣誉勋章。
镜头回放:烈日无情地炙烤着某“四无”小岛。一支侦察小分队在此执行任务已半月有余。两天前他们所带的淡水就喝光了,几名队员的嘴唇干裂出血,浑身乏力。副营长吴海燕发现一山洞的石缝里有滴水,但水少得可怜。他们收集了整整一天,却不到半壶。“我不渴!”“我也不渴!”大家几番推让,吴海燕只得用沙哑的嗓子下达命令:“每个人必须喝一口,补充体力!”可大家喝了一圈后,那半壶水还剩不少。他们正是凭着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和顽强毅力,圆满完成了任务。
脚这双脚曾翻山越岭,留迹祖国东西南北;这双脚曾迈出国门,为祖国和军队争得荣誉。
主人公简介:刘晓东,某部特技队队长,1994年12月入伍,2001年10月被上级委派赴委内瑞拉参加国际侦察兵培训,获得最高奖励“玻利瓦尔两军友好金奖”。他的头像被永久镌刻在国际“猎人学校”荣誉墙上。
镜头回放:2002年盛夏,国际侦察兵比武在委内瑞拉举行。中国军队派出的小分队人均负重35公斤,在灌木丛生、毒蛇横行的原始森林中已长途奔袭40多个小时。此前他们已圆满完成了横渡山涧、牵引渡河等16项课目。此时,队长刘晓东脚掌已打起了多个血泡,每迈一步都钻心地疼痛。随行外国军医劝他放弃,说这才走了不到一半路。刘晓东心想:“如果我们中有一人被淘汰,五星红旗就会从委内瑞拉‘猎人学校’办公楼前降下。”为了减轻血泡与鞋底摩擦带来的痛苦,防止起“子母泡”,刘晓东从战斗行囊里取出备用的针线,在血泡中穿上一段棉线,让里面的瘀血顺线渗出来。在他的带领下,队员们以超常的毅力,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猎人学校”的上空。
肘是钢躯的支撑,是铁拳的支点,只有不断打磨,才能担当重任、不辱使命。
主人公简介:陈辉辉,某部8连1班副班长,2002年12月入伍,多次在手枪射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其精准绝妙的枪法常令“敌人”心颤胆寒。
镜头回放:2005年深秋时节,鲁西某空域,一架架绿色战机从云层中穿过。瞬间,朵朵伞花从天而降。几分钟后,第3架次14名伞降队员已安全着陆。这时,一阵旋风吹来,地面上尘土飞扬。最后一名跳伞队员陈辉辉被卷进风窝。降落伞时起时落,把他拖拉得左右晃动,地面上留下了长长的不规则滑痕。战友们都为陈辉辉捏了把汗。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因胸前的备份伞阻碍,他两腿已无法派上用场,只能靠肘的撑力阻止降落伞前行。陈辉辉凭着过硬的本领和心理素质,双手拎住伞绳,将肘死死地砸在地面上,靠肘的支撑把伞慢慢地收拢起来。当他抱着降落伞走进队伍时,战友们发现鲜血已染红了他的两袖……
膝无数次与大地碰撞,无数次与峭壁搏击,渗一次血,结一次痂,就跃上一个新高度。
中俄军演特种部队实施机降作战
主人公简介:朱金强,某部武侦连4班班长,1999年12月入伍,其所带的班每次接受海训考核都是全优成绩。他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镜头回放:“断头崖”上,长年风化的碎石被秋风卷入60多米的崖底深潭,溅起片片水花。身负侦察任务的朱金强操舟抵近崖底,从行囊里取出抛绳机,找准发射点,奋力一挥臂。只听“砰”的一声,铁锚带着长长的绳索稳稳地扎进悬崖顶部。他跃身而起,双手抓住攀登绳,双腿蹬在峭壁上,臂腿交替,敏捷地向上攀跃。当他攀登到30多米的高度时,脚蹬的一块崖石忽然脱落,膝盖狠狠地撞在了崖壁上,爬战术时留下的血痂随即裂开,暗红的淤血顿时顺着裤腿流了下来。他用眼睛瞟了瞟,一副全然不顾的样子,又把眼光瞄向崖顶。(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崔成俊)